在生活中生成,在需要中發(fā)展
——中班健康活動案例
前一個星期,婦幼保健院的醫(yī)生到我班為小朋友做護齲齒,幼兒對牙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針對牙齒提出了許多的問題:“為什么要做護齲齒?”;“做了以后有什么用處?”;“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牙齒是白白的,有的是黑黑的?”;“牙齒蛀了以后該怎么辦?”……于是我建議孩子們都回家看看家里人牙齒怎么樣,有蟲牙嗎?牙齒都白嗎?有沒有變顏色?回去找一找保護牙齒的資料。
反思: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及時抓住生活中的這么一個偶發(fā)事件,及時介入,積極引導,不時地參與孩子們的談話,對孩子們的看法不予任何評價,是孩子們的好聽眾、好伙伴。同時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引導幼兒主動探究保護牙齒的方法,形成探索式的師動互動,
第二天,冰冰的媽媽問我,:“老師,你們在開展什么主題,我的冰冰昨天一回家就要爸爸媽媽張開嘴,讓她檢查牙齒,還要我們幫她查找保護牙齒的資料。”我說:“我們在開展‘天天來刷牙’主題探究活動”。她說:“太好了,我的孩子在家天天都不愛刷牙,這下好了,你們老師的話,他們一定會聽的。”不一會,海山、梓萱等十幾個孩子帶來了電腦上下載的保護牙齒的資料,晗池、林綠帶來了昨晚去新華書店買來的保護牙齒的書,好好的媽媽還用手抄了兩頁關于保護牙齒的資料?礃幼樱议L對這個活動是非常支持和配合的。
反思:教師為孩子們提供了一次探究的機會,讓孩子在活動中嘗試進行尋找保護牙齒的方法,體驗了查找資料的樂趣,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經(jīng)驗。同時很好地與家長互動,讓家長了解班級近期開展的主題,幫助孩子收集保護牙齒的資料。
通過查找資料,幼兒對保護牙齒的方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但如何真正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保護牙齒的生活習慣,老師設計了《天天來刷牙》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保護牙齒的教育,幫助幼兒學習刷牙的正確方法,了解牙齒的保健常識,并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活動一開始,老師就出示一盤盤蘋果丁,請幼兒品嘗蘋果。并引導幼兒邊吃邊想:“你是怎樣吃的?看看旁邊的小朋友是怎樣吃的?”琪琪:“我是用牙齒咬的。”綠綠:“我用牙齒咬爛了吞下去。”師:“用牙齒把蘋果咬爛,用個好聽的詞:‘嚼’”。為了讓幼兒掌握詞‘嚼’,我用夸張的動作來表現(xiàn):如嚼蘋果,嚼QQ糖等。幼兒對嚼QQ糖的動作非常感興趣,張大小嘴嚼的很開心。很快掌握了‘嚼’這個詞。接著我引導幼兒分組討論牙齒的用處。“我們的牙齒可以嚼蘋果、嚼QQ糖,還有什么作用,請你跟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幼兒討論積極,氣氛熱烈。昆昆說:“牙齒可以嚼豬鼻子,昨天我媽媽買給我吃了。”露露:“牙齒可以啃雞腿、鴨腿。”愷愷:“用牙齒可以吃好多好吃的東西。”…… 老師小結(jié):“牙齒有這么多的作用,可以嚼爛雞肉、鴨肉等等好多東西,幫助消化。”
反思: 這樣的教學為幼兒營造的不僅是學習的情景,更是生活的情景,很容易引發(fā)幼兒參與的興趣。通過吃蘋果活動讓幼兒進行自主體驗和自主探究,從而使幼兒真切地感受到牙齒的作用,同時還學會了新詞“嚼”,將語言活動很好的整合其中。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認識牙齒,教師引導幼兒用鏡子觀察自己的牙齒,互相觀察同伴的牙齒,看看、說說牙齒長得什么樣?“我們的牙齒長得什么樣呢?請你們拿出鏡子,張開嘴巴,照一照、看一看。”慧珍:“我前面的牙齒是小小的,扁扁的。”詩燁:“我發(fā)現(xiàn)了有的牙齒是尖尖的。”肖琪:“宇航,你旁邊的牙齒很尖,我的不明顯。”詩銘:“我看見有的牙齒是正方形的。”教師出示牙齒模型,讓幼兒認識切牙、尖牙、磨牙,并說出它們的作用。師:“這上面四顆,下面四顆扁扁的、小小的叫門牙,它是用來切斷食物的,也叫切牙。旁邊這尖尖的用來撕裂食物的叫尖牙。里面大大的、方方的要來磨細食物的叫磨牙。”為了鞏固幼兒對牙齒的認識,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找一找》師:“我們用小舌頭找一找門牙在哪里?用小舌頭找一找尖牙在哪里?用小舌頭找一找磨牙在哪里?”然后拋出問題:“每個小朋友的牙齒都是白白的嗎?你發(fā)現(xiàn)誰的牙齒不一樣?為什么會蛀牙?”王可:“我的牙齒很白,只有一個蛀牙了。有一天,我沒有刷牙,就蛀了一個。”林尉:“我發(fā)現(xiàn)我的牙齒黑黑的。”謝晗:“我的牙齒很黑,還有小洞。我沒刷牙,沒漱口。”愷:“我的門牙蛀牙了,有好幾個洞洞,我有時沒刷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