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一直被視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孩子入學之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究竟該擔當怎樣的角色呢?
別占老師的位置
典型場景:孩子回家,剛剛丟下書包,媽媽就問:“寶貝兒,你作業(yè)寫完了沒有啊?趕緊去寫作業(yè),然后把功課復習一下哈。”到了晚上9點,孩子的家庭作業(yè)終于在媽媽的督促下完成了。爸爸拿起語文書嚴肅地說:“把今天學習的課文背給我聽,然后把明天即將要學的課文先讀兩遍。”
專家點評:父母肩負教育孩子的重任,但父母不是老師,也不是老師的助手,父母就是父母。有人提出把父母培養(yǎng)成老師的助手,對這種提法,本人不敢茍同。盡管父母有義務配合學校、老師共同教育孩子,實現(xiàn)“家校共教”,但父母跟老師之間不是從屬關系。
助手是什么,詞典解釋為“協(xié)助他人做事的人”,如果父母被定位為老師的助手,那父母理所當然就成了“協(xié)助老師做事的人”。果真如此,“父母”哪里去了?倘若老師是老師,父母也是老師,孩子的生活空間中處處都是老師,父母和老師做完全相同的事情,那對孩子來講,該是多么單調、多么乏味、多么令人窒息的事情。可今天的不少孩子,就處在這種境遇之中。
老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父母的任務是教會孩子做人。在傳授系統(tǒng)文化科學知識方面,老師是經過嚴格訓練的高手,而在教孩子做人方面,父母有自己的優(yōu)勢。父母和老師在教育方面有交集,但不是重疊,了解了這一點,兩種教育就可以優(yōu)勢互補。若父母空著自己的位置,擠占老師的位置,那就可能“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甚至于別人的田沒種好,自家的地也荒了。
別搶孩子的位置
典型場景:年輕的媽媽陪兒子參加周六興趣班,媽媽一邊走一邊看表,顯得很焦慮:“兒子,快走,要不就遲到了。”媽媽說第一遍兒子沒反應,說第二遍兒子還沒有反應,說第三遍的時候兒子不耐煩了,猛一回頭,非常氣憤地對媽媽講:“遲到了關我什么事啊?”兒子的如此反應讓年輕媽媽深感委屈。
專家點評:這組鏡頭如果母子的角色調換一下就對了:兒子一邊走一邊看表,并不斷提醒母親,再不快走就遲到了,說到第三遍時母親不耐煩了,氣憤地對兒子說:“遲到了關我什么事?”幫助孩子成長,是父母天經地義的事情,可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事事出手,不僅不利于孩子健康,而且會給孩子成長幫倒忙。
可為什么我們日常所見中,第一組鏡頭多、第二組鏡頭少呢?道理很簡單。孩子從小到大,母親都自覺充當了孩子時間的管理者:孩子起床母親叫,孩子吃飯母親催,孩子上學母親提醒……孩子已經習慣了這些都是母親的事,所以才會出現(xiàn)以上反應。
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放學回家,80%左右的家長就會立即幫孩子攤開書本、準備紙筆,自己拉過凳子坐孩子旁邊督促做作業(yè)。這樣做的結果是讓孩子覺得,自己的作業(yè)反正是父母著急上火,自己有什么理由把作業(yè)放在心上?因此,盡管你嘴巴“長”在他身上,可人家依然慢慢騰騰地“磨”作業(yè)!孩子“磨”作業(yè),更多地要從父母身上找原因。因為做作業(yè)原本是孩子的事情,孩子的事情,父母做得越多,孩子就做得越少;父母越主動,孩子就越被動。
找準自己的位置
典型場景:假設孩子是一輛性能良好的汽車,如果放開了讓車子跑,時速160至200公里不成問題。可這輛車是如何運行的呢?在車子前面拴了幾條繩,爸爸媽媽在前面拼命地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在后面使勁地推,一家人忙得滿頭大汗,可車子的發(fā)動機沒有打著。試想一下,這車子能跑得快、跑得遠嗎?
專家點評:父母別重復老師的事,別搶做孩子的事,為孩子營造溫馨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幫孩子明了知識的真正意義,引導孩子自覺主動,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并讓孩子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成長為一個懂事的孩子才是父母最值得做的事。
為孩子補充心理能量
孩子在日常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中,免不了會遇到種種困惑、困擾或委屈,做父母的對孩子情緒的任何變化,都要細致入微觀察,及時找到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并通過坦誠交流,對孩子耐心疏導,讓孩子在家中能徹底丟掉負面情緒,獲取足夠心理能量,輕松、愉悅地投入新的學習、生活之中。
最不利于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是父母經常爭爭吵吵。父母之間的緊張關系,會讓孩子壓抑、焦慮、缺乏安全感。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壓力不僅不能及時緩解,還會在家中裝滿一肚子委屈。如此狀況,孩子的成長能如家長所愿嗎?
引導孩子自覺主動
在學校壓力大,課程繁多會讓孩子內心產生阻力,無法持續(xù)主動地去做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磨作業(yè)”也成為了家長們共同的糾結。適當把要求的水準降低,課業(yè)的分量減少,讓孩子有一個過程去突破內心的阻力,并樹立責任心更主動地去做功課。比如說,先讓孩子做不喜歡的科目;用同一步調增強孩子的主動行動力,可以和孩子商定,當媽媽干完家務,如果孩子能完成作業(yè),就和他一起閱讀一本新買的故事書;不在孩子挫敗時痛罵他,培養(yǎng)孩子主動自我激勵,引導孩子養(yǎng)成自覺主動的習慣,是比簡單督促更為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