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對父母來說就成了至關(guān)重要的事情,F(xiàn)在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多不勝數(shù),我的孩子很快就一歲五個月了,興趣班的事雖然離我們的生活還有點遠,但我始終相信人有一個愛好,終生都不會寂寞。我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好母親,在任何時候都能夠用心地去傾聽孩子內(nèi)心的聲音。但愿我的女兒能有一個終生的愛好,永遠過她自己喜歡的生活。
以下是我在育兒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希望與大家一起分享。
1.孩子各個時期的興趣點不同,要因時施教
初生的嬰兒是一張白紙,對整個世界充滿了敬畏和好奇,他們對什么都很感興趣,但在各個時期的興趣點卻不同。作為媽媽,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我們應該做一個細心的媽媽,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在各個不同時期的興趣點,并正確地加以教育和引導。
初為人母,沒有經(jīng)驗,各種育兒書籍和專家的觀點成了衡量寶寶各項能力的標準。
翻開書,四個月左右的孩子喜歡玩藏貓貓,八個月的寶寶就應該學會拿勺子并可以凹面向上盛到食物,寶寶十個月可以按吩咐撿出3張以上的圖片或字卡。一條條寶寶應知應會的標準看下來,我的心里緊張得直喊唉呀。唉呀,這個不會,這個也不會,這個還是不會!一緊張,就忘了寶寶會些什么了,光盯著寶寶不會做的事情瞎著急。靜下心來一想,其實也有許多技能,比如配合穿衣什么的,寶寶是提前一兩個月就會了的。我忘了寶寶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只是按照書上的標準,一遍遍地訓練她認圖片,又拿大米作教材,讓她找找用勺子舀東西的感覺。結(jié)果我從十個月的時候就開始教她認小貓的圖片,她卻學了三個月之后還不能很好地把小貓指出來,讓我都懷疑這丫頭怎么了?一歲一個月時,樂樂仿佛一夜之間對掛圖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小手一指,嗯!我馬上說,狗。小手再一指,我立刻報告,風扇!一個個地指下來,我說上一遍,馬上再問她。樂樂,小貓在哪呀?太陽在哪呀?嘿,還真指對了不少,我驚異于她的記憶力。同時也思考為什么一個貓就教了三個月,而那么多的內(nèi)容她卻一次就能記住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她現(xiàn)在對這個東西感興趣了,她急切地想知道,想弄明白。我這才明白,原來孩子在各個時期有不同的興趣點,你要注意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抓住時機,因時施教,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xiàn)在寶寶不但指圖片很厲害,小勺也用得很好,能獨立吃完一大碗稀飯呢。這以后,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這段時間對什么感興趣,我就馬上抓住,不斷地強化,這樣她很快就知道了。
2.尊重孩子的興趣,不要剝奪他們的權(quán)利
有一天在寶寶大哭之后我突然覺悟,發(fā)現(xiàn)到自己的自私。作為母親,我只是把女兒當成我的孩子,從來沒有意識到她其實也是一個獨立的小人兒。她雖然只有一歲多,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作為家長,我們是不是總想替孩子作主,總是去希望孩子怎么怎么樣,而很少去想孩子想怎么樣。是不是我希望孩子對這個東西感興趣,而一旦她沒有興趣就覺得這孩子怎么這樣啊,而對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卻置之不理。
并不是讀書寫字才是學習,并不是只有彈琴作畫才顯得高尚。身為豪門之后的米開朗基羅從小對石頭、錘子和鑿子感興趣,雖然家人反對,但并沒有阻止他成為偉大的雕刻家。我個人比較喜歡文學,買了不少唐詩宋詞兒歌童謠的,經(jīng)常念給寶寶聽。雖然寶寶也喜歡,但對她來說,這遠遠不是生活的全部,她感興趣的東西多著呢。有段時間,只要我一拿起書或卡片往她跟前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