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無所不在。
7、在播放音樂的時候,和孩子隨著音樂一起跳舞、做律動或做生活模仿動作,也可以用孩子喜歡的形象如:布娃娃、玩具等隨著音樂表演。
三、家長讓孩子選學樂器時,要選擇合適的時機。
有關專家認為,孩子在3——5歲時,接受音樂能力特別強。當他們看到小哥哥或小姐姐彈琴(拉琴)發(fā)出美妙的音樂而向往時,正是家長鼓勵孩子學琴的最好時機。當孩子喜歡某種樂器時,家長應根據(jù)孩子的這一愛好去選購合適的樂器。在孩子具有足夠的興趣時,可以讓孩子去學習,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孩子覺得枯燥無味,會被動的應付,就失去興趣,即使掌握一些彈奏技巧,也得不償失,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發(fā)育,在藝術上也不會有什么發(fā)展。明智的家長們隨時都不能忘記,對音樂真正的熱愛是孩子主動學習的原動力。
第四,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最優(yōu)秀的教師來教孩子。
音樂教育家“鈴木鎮(zhèn)一”認為,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學生學習音樂成績好壞的關鍵。家長要為孩子選擇那些具有淵博知識、精深專業(yè)技能、擁有嚴格的精神和一絲不茍的毅力,同時又懂得教育、心理規(guī)律而且熱愛孩子的最優(yōu)秀的教師來教孩子。
總之,家長要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教育環(huán)境讓孩子接受音樂、喜歡音樂,并不以此為滿足花些功夫加以引導,誘發(fā)出孩子對音響和音樂的極大興趣。這個興趣就如同“底色”,在這個基礎上,孩子將來可以學習唱歌、彈琴、可以獲得一定的音樂能力。不管他們將來干什么,都可以是一個可以借音樂休息、放松、娛樂、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