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發(fā)展研究起源于遙遠的過去。由于近代西方社會、近代西方自然科學和教育的發(fā)展,使得人們在兒童觀上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幼兒心理的研究由一些智慧的閃光到擴展成為一門正規(guī)的學科,由早期靜態(tài)的發(fā)展觀到今天動態(tài)的發(fā)展觀,記載著人們很多個世紀以來在認識自己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智慧的提升。
一、兒童觀的演變
(一)中世紀西方的兒童觀
中世紀,兒童被視作“小大人”,只是在體格的大小輕重上與成人有很大的區(qū)別。這種兒童觀使得人們對兒童及其發(fā)展的問題缺乏關注,孩子從嬰兒時起,就被看做一個發(fā)育完成了的微型成人,這種觀點在當時的藝術、日常生活中都有反映。中世紀的繪畫中,所描繪的兒童在著裝、表情等方面都如同成年人(如圖1-6)。在古羅馬,兒童有時甚至還處于受迫害的地位。例如,羅馬人把剛出生的嬰孩放在父親的腳邊,如果父親把嬰孩抱起來,就表示圖1-6幼兒(小大人)①他給這個嬰孩生活的權利。如果嬰兒生來是虛弱的,或家庭負擔過重,就讓這個嬰兒躺在地上或?qū)⑵溥z棄,隨他生死。
(二)文藝復興時期的兒童觀
文藝復興時期,教育者提出尊重兒童、了解兒童的教育思想,為兒童心理學的誕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礎。這個時期,人們的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觀,開始更多地關注兒童,強調(diào)兒童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兒童開始從成人的權威主義的壓抑之下解放出來。其中杰出的代表是教育家夸美紐斯(J.A.Comenius),他不僅呼吁人們尊重兒童、了解兒童,而且還為兒童編寫了《世界圖解》一書,該書是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征給兒童講述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