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者之間的情感依附稱作依戀。—心理學家鮑爾比”
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的現(xiàn)象:有些孩子跟媽媽比較親,有些孩子跟爸爸比較親,有些孩子又跟爺爺奶奶比較親……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大多數(shù)人面對這樣的現(xiàn)象,常常都會下意識的說出一句話:“孩子小時候,我抱他最多,所以他就會跟我親一點。”
比如,鄰居家的小朋友跟奶奶比較親,每次吃飯、睡覺等都要奶奶陪著,不要媽媽。
有次坐在一起聊到了這個話題,小孩子的奶奶就說:“跟他爸爸媽媽相比,我抱他最多,他不跟我親跟誰親。”
事實是這樣嗎?孩子和誰親,是通過誰抱的多來判斷的嗎?
寶寶真的是被誰抱就和誰最親嗎?
簡單來說,寶寶和誰最親,也就是對誰最有依戀性。而這種依戀,并不只是通過簡單的抱一抱就能夠?qū)崿F(xiàn)的。
“對于寶寶來說,往往是誰照顧他最多、陪伴的最多,他就跟誰親。”
寶寶出生后為了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往往會本能的建立起與養(yǎng)育者的依戀關系。
“心理學家鮑爾比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嬰兒的依戀關系需要經(jīng)歷四個發(fā)展階段。”
階段一 0-2個月:無差別的前依戀關系階段
處于這個階段的寶寶,往往是不認人的,也就說誰照顧他、誰抱他、誰陪伴他……在他這里,都是沒有區(qū)別的。
階段二 3-6個月:有差別的形成依戀關系階段
這個階段,雖然寶寶還是沒有達到完全的認人,但是基本上已經(jīng)能夠辨別出是誰在照顧自己,而且他還會通過聲音、動作、表情等跟他人形成交往互動。
比如他會通過哭聲、動作等引起養(yǎng)育者的注意;會通過笑的方式跟養(yǎng)育者進行互動等。
階段三 7個月-2歲:特殊的清晰依戀關系階段
這個階段的寶寶,最大的一個特點是,他們能夠分清“遠近親疏”。
也就是說,他們會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熟悉的人,哪些是陌生人。
也就是他們在認人方面已經(jīng)有了清晰的“熟悉與陌生”概念,并且清楚誰是那個自己的主要依戀人。
階段四 2歲以后:目標矯正的伙伴依戀關系階段
這個階段的寶寶,第一他們會更加依戀那個照顧自己的人,相較于其他的人來說,他們會更依戀媽媽。
第二,他們開始懂得“客體永存”的概念。也就是說他們明白即使跟養(yǎng)育者進行了短暫的分離。
比如媽媽要出門工作等,雖然他們會盼望她快點回來,但是還是認為媽媽是他們的伙伴,還是最愛他們的人。
因此,從上面四個階段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想要寶寶和自己親,需要把握好寶寶跟養(yǎng)育者之間依戀關系建立的關鍵期,如果寶媽錯過“關鍵期”,怎么努力都是無用功。
與寶寶建立親密的三個關鍵期,寶媽別錯過
關鍵期一 0-6個月:誰照顧,寶寶就和誰親
這個時期的寶寶,受到能力的限制,他們雖然不能完全的認人,但是也還是可以辨別的出誰是那個照顧自己的人。
如果寶媽想要寶寶跟自己親,可以在喂奶的時候,多跟寶寶說說話、笑一笑等,或者平時多拉拉他們的小手、小腳等。
都能夠讓他們進行更準確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留下印象。
關鍵期二 7個月-2歲:誰陪伴的多,寶寶就和誰親
寶寶在這個時期,需要逐步的學習說話、走路等多種技能。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更注重養(yǎng)育者對自己的陪伴性,也就是誰陪伴自己更多。
他們的內(nèi)心會默認這個人是自己的主要依戀人,也就會跟他最親。
而生活中,這個時期也是很多寶媽們回歸職場,沒有更多時間陪伴寶寶的時期。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如今很多孩子跟爺爺奶奶更親的原因,“媽媽都沒有陪伴自己,為什么要跟親?”
因此,如果寶媽們想要孩子跟自己親,一定要把握住這個關鍵的時期,無論再忙,盡可能的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
并且要努力的將這種陪伴發(fā)展成高質(zhì)量的陪伴,而不是簡單“時間多少上的陪伴”。
一般來說,高質(zhì)量的陪伴,一方面更有助于孩子自主意識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會讓親子關系變得更穩(wěn)定持久。
關鍵期三 2歲以后:誰是媽媽,寶寶就和誰親
2歲之后,寶寶會開始有意識的圍繞著媽媽轉(zhuǎn),即使之前一直是奶奶在帶自己,但是到了2歲之后,他們會開始對媽媽形成依戀,并且非常“黏”媽媽。
因此在這個階段,對于心思比較敏感的寶寶,媽媽們要耐心的多跟寶寶進行溝通、互動等,這有助于形成你們之間更穩(wěn)定的依戀關系。
寶媽如何與寶寶建立親密關系呢?
1)7個月之前:爭取跟寶寶建立關系
盡管寶寶在7個月之前,在認人方面能力欠缺,但是他們能夠辨別出誰是照顧自己的人。
因此在這個時期,寶媽們要多跟寶寶進行互動,有助于在母子天然的關系的影響下,建立更有優(yōu)勢的依戀關系。
2)7-8個月:注重寶寶的分離焦慮
8個月的寶寶,通常會有分離焦慮,可能跟養(yǎng)育者分開一會,就會焦慮。所以對于寶媽來說,要抓住這個時期,多跟孩子進行高質(zhì)量的陪伴。
歡迎討論:
你家寶寶跟誰最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