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如今的家長開始覺得正規(guī)的學(xué)校幼兒園已不能夠滿足他們對孩子的期望,于是對孩子進(jìn)行大量早期的額外教育投資,并蔚然成風(fēng)。很多孩子除了一周五天的幼兒園生活外,晚上則要練鋼琴、背古詩,周末還得去英語班或繪畫班,在這些日復(fù)一日的奔忙中,孩子喊累,喊委屈,因為他們失去了在院子中踢球做游戲的歡樂,錯過了和會開花的不會開花的植物交朋友,充斥他們生活的沒有快樂的百草園,只有壓抑的三味書屋,他們會背詩、會畫畫、會彈琴會說讓大人贊嘆的“聰明”的話,卻不會玩玩過家家、捏泥人、打雪仗、扎猛子、吹柳笛……他們擁有太多的優(yōu)越條件,卻失落了本該屬于他們的童趣,過早地成人似的承受競爭和壓力。
孩子喊累,大人們也不輕松。面對唯一的獨生子女,面對孩子今后莫測的世界,他們拿出家庭收入的1/3來撫養(yǎng)孩子,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能成才,能過上一種不同父輩的全新的生活,能在今后的人生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也有有識之士意識到這是對孩子的扭曲,可是你不在孩子身上投資,別人在投資,一種潛在的擔(dān)心孩子今后缺胳膊少腿的恐慌,使得他們不能不違心地剝奪孩子的童趣。讓孩子擁有一份純真的天性和不滅的童心吧!讓平靜、輕松、溫暖、純潔的陽光照耀孩子成長吧。別抹殺孩子的童趣。扭曲的梅樹固然美艷,但它們畢竟是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