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至6歲的幼兒理解記憶水平不高,邏輯思維能力欠缺,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因此幼兒教師在與其溝通時要注意傾聽,并調(diào)整傾聽的姿態(tài)、神態(tài)和語態(tài)。
調(diào)整姿態(tài)——消除幼兒的壓抑感。由于幼兒個子小,教師在傾聽幼兒講話時要調(diào)整高度、距離和角度,以消除幼兒的壓抑感。
首先要調(diào)整好高度。可以降低教師的高度,使教師和幼兒的目光大體處于同一水平線上。通常可以采取教師蹲下來或坐下來而讓幼兒站著的辦法,這樣可以避免教師居高臨下給幼兒帶來壓抑感。
其次要調(diào)整好與幼兒的距離。離幼兒太遠,則指向性不明;離幼兒太近,會使幼兒產(chǎn)生面對面的壓抑感。美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認為個人距離的近范圍為46-76厘米,遠范圍為76-122厘米。實踐表明,教師與幼兒間相距1米,既能保證聽得清,又便于交流與互動。
再其次,要調(diào)整好與幼兒的角度。角度的把握應注意兩方面,一是避免正面面對幼兒,這樣會使幼兒很緊張。正確的做法是身體側(cè)轉(zhuǎn)和幼兒保持45度左右的夾角,這樣既便于聽,又能用眼睛的余光關注幼兒的神態(tài)。二是避免身體直立,這樣會顯得很生硬,正確的做法是身體前傾15度左右。
調(diào)整神態(tài)——增強幼兒的認同感。傾聽不僅是聽覺的交流和互動,還是視覺的碰撞和交融。
首先,教師要真誠地注視幼兒。教師注視幼兒可以起到兩方面的作用,一是規(guī)范教師行為避免分心,二是對幼兒起到鼓勵作用。當然,教師的注視不是死盯,要能夠傳遞親切、溫柔的神情,使幼兒產(chǎn)生親近感。
其次,教師的面部表情要豐富。傾聽幼兒講話時,教師要“清空自己”,把自己當成一個幼兒,忘我地進入幼兒的話語情境,相對夸張地響應幼兒的感知:或驚奇,或贊嘆,或認同,或疑惑……再其次,教師的肢體語言要與幼兒互動。對幼兒的回答不時報以贊許的目光、肯定地點頭或豎起大拇指,以鼓勵幼兒投入地進行交流。如果有其他幼兒干擾還要悄悄地制止,以保證幼兒的思路不被打斷或攪亂。
調(diào)整語態(tài)——保持溝通的流暢性。傾聽是生理意義上的視覺感受,更是積極的有意識的心理活動。在聽幼兒陳述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適當?shù)亟o予回應和評價。
首先,教師要及時應答鼓勵幼兒繼續(xù)說。當然這種應答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動作或表情。當幼兒表達卡殼時教師要學會等待,當然必要時可以給予適當提示。無論幼兒的想法聽起來多么離奇可笑,甚至荒謬,都不要輕易打斷、取笑他,而要進一步引發(fā)他思考。
其次,教師要學會用幼兒的語言與其交流。幼兒的語言具有口語化、簡短化、夸張化的特點,有時帶有明顯的卡通和動畫痕跡。如果教師能用幼兒的話語與其交流,容易引發(fā)幼兒的共鳴。
再其次,教師與幼兒溝通時要注意用詞、語速和語調(diào)。教師與幼兒交流要少用專業(yè)術語,少說長句,少體現(xiàn)邏輯關系。教師與幼兒交流語速要慢,要給幼兒留有足夠的理解和思考時間。(作者單位:江蘇省銅山中等專業(yè)學校)本文出自《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