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師?韓愈在《師說》給老師的定義是:“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傳道”不僅要老師在教學和生活中把正確的觀念、法則告訴學生,而且老師要以身示范,用自己的行為來影響你的學生。有一則公益廣告大家也許并不陌生,它描述了這樣一幅情景:一位媽媽正在給自己的媽媽洗腳,邊洗邊說:“勞累了一天了,洗洗腳吧!”蹲在一旁的兒子看到了也跑了出去,吃力的端來一盆水說:“媽媽,洗腳,我也給你講小鴨子的故事。”最后出現(xiàn)了這樣一句廣告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則廣告讓我很震撼,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是學校老師的影響同樣不能忽視。在孩子們的心里,我們老師都是他們的偶像,總是聽到孩子們說“哇,老師你好厲害哦”,“老師你做的東西好漂亮哦”,“老師我也要做和你一樣的東西”,“老師我要長的和你一樣高”......在他們心中我們是他們的模仿者,我們一直在觀察他們,他們其實也時時刻刻都在觀察我們的一舉一動。孩子們最善于模仿,因此,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的以身作則尤為重要了。
案例一:一天早上,因為穿著裙子不方便坐小椅子,我就坐在桌子上指導小朋友畫畫。吳栩慧來了,和我打完招呼后就一直站在我身邊遲遲不肯離開。等了好一會兒,我發(fā)現(xiàn)吳栩慧還沒走,站在一邊,正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我忙問她怎么了,她小聲的說:“應老師,你坐在桌子上了,桌子不能坐的,要坐就坐在小椅子上。”說完,她連忙端來一把椅子。我不禁騰一下臉紅了,我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曾經(jīng)制定了“不可以爬桌子”這一條班規(guī)。孩子做到了,而老師呢?為了所謂的不好意思,就不以身作則了。想到這里,我忙對吳栩慧說:“剛才應老師忘記了,是老師的不對,你以后再看見老師坐在桌子上的時候,就提醒老師,你坐桌子的時候,我也提醒你,好嗎?”吳栩慧高興的大聲說好!然后到教室去了。晨間談話,我在班上講了這件事情,表揚了吳栩慧,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并和班里孩子們約定,以后看見哪個老師哪個小朋友坐在桌子上就趕快提醒他。
反思:從這個案例中,我體會最深的是我們班小朋友的那股認真勁,吳栩慧疑惑的眼神至今讓我記憶猶新,我估計她的小腦袋當時肯定難以理解我當時的行為,為什么老師說不可以爬桌子,而她自已卻爬到桌子上了呢?想當初我給他們講爬桌子的危害,在她的小腦袋中,被我不經(jīng)意的一個動作一筆抹殺了。后來我雖然做了一些補救動作,不過效果肯定是打折扣的。有時候,我覺得我們的老師總會在開學的時候給自己的班級定下許多規(guī)矩,而且要孩子必須遵守,總以為這些是他們應該做到的,必須做到的,但是有些時候效果并不是很好,那是因為我們的老師自己偶爾不注意時沒有以身作則。我的小錯誤不但會降低教師的形象,而且無形中誤導了小朋友,給孩子帶來了壞影響。正如孔子說的: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好孩子應從老師做好榜樣開始。
案例二: 下午是美術(shù)課。和以往一樣,佳媛把白紙發(fā)到每個小朋友手里,安靜地等著我上課。這時,我發(fā)現(xiàn)江濤的桌子上沒有白紙。“佳媛,你忘記發(fā)給江濤了哦,快去給他一張。”沒想到佳媛卻大聲說:“應老師,江濤每次都畫得亂七八糟的,咱們別發(fā)給他了,浪費白紙!”頓時,目光都集中在了江濤的身上。江濤一臉的不知所措。“就是,就是,他每次都亂涂亂畫,弄的桌子上全是蠟筆,臟死了。”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我急忙制止他們:“小朋友們,江濤不會畫沒關(guān)系,你們要和老師一起幫助他,但可不能取笑他!”我一邊說著一邊把白紙補發(fā)給了江濤。下課了,我把佳媛叫到身邊“佳媛,你為什么那樣說江濤呀?”“應老師,上次是你說江濤畫得又臟又亂,以后別浪費我們班的白紙了呀。”我突然想起來了,在上次美術(shù)課時,我被江濤那一塌糊涂的畫氣得說不出話來,就沖他發(fā)脾氣:“你怎么回事,畫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呀,別給我浪費白紙了!”原來是我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成了孩子們仿效的榜樣。剎那間,我的臉也變得通紅,自責和羞愧隨即涌上心頭,我暗暗對自己說以后不可以再犯這種錯誤。
反思:我突然意識到教師的任何言行都可能在不經(jīng)意間給孩子帶來傷害或鼓勵,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慎言慎行。每天我們老師都跟孩子們吃在一起,玩在一起,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孩子的心靈純潔而敏感,他們不會因為你今天心情很糟糕而停止問這問那,為此幼兒教師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而傷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是非辨別能力很差,他們會刻意去模仿自己喜歡的老師的言語動作,老師一個下意識的動作或口頭語都會使孩子們模仿的對象,因此老師的言行舉止在孩子面前更應該謹慎規(guī)范。
案例三:
最近班級里亂扔垃圾的人越來越多,孩子們看見地上有垃圾也常常當作沒看見。任憑我多次教育要保持地面干凈,不能隨便亂扔垃圾,發(fā)現(xiàn)地上有垃圾時要趕快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去,但孩子們總也記不住,還是和以前一樣。我每次看到地上的碎紙,由于改作業(yè)或有其他的什么事,就讓身邊的孩子把紙撿起來去扔掉,孩子們也總是老師指哪兒就撿哪兒。有一天,區(qū)域活動結(jié)束后,我收拾整理好所有東西,看到地上有幾張碎紙,就順手撿了起來扔到了垃圾桶里。一個不經(jīng)意的動作,我覺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可當我抬頭時,發(fā)現(xiàn)孩子們看見我在撿垃圾,也紛紛在教室各個角落尋找垃圾,并對我說:“應老師,你看,我也撿了很多……”“應老師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了,我們也把紙扔到垃圾里吧!”“我也撿到了!”“我這里也有垃圾呢。”3分鐘過去了,教室一片干凈。從此,我每天早上到教室,看到地上不干凈,趕緊拿起掃把掃干凈;凳子沒放好,就趕緊排排整齊;地上有紙屑了,趕緊撿起來;要小朋友幫忙也用“請、謝謝”……用我的行動為孩子做一個榜樣,通過我的言傳身教,我們班有了明顯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