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把書從書店買回家之后,就把書往孩子面前一放,說:“那,這是我給你買的書,自己去看吧。”我完全可以理解家長這樣的行為。工作已經(jīng)那么累了,還要讀書給孩子聽,太煩了。但是,我同時也覺得遺憾:家長放棄了跟孩子進行交流的機會,讓孩子孤獨地進入了故事的世界。
請記住,不管你有多忙,每天請抽出15分鐘的時間,讀書給孩子聽。
請你把孩子抱在膝上,把書放在你們兩個人前面,然后讀給孩子聽。孩子不認識字也沒有關(guān)系,他看著圖畫,聽著你的語言,很自然地就理解了整個故事。在你抱著他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是安全的,溫暖的,被愛包圍著的,一句話,他覺得自己是幸福的。而在這樣一個幸福的氛圍中讀書,會使讀書本身慢慢變成一件幸福的事。圖畫書,乃至所有的書籍,都會讓孩子產(chǎn)生幸福的聯(lián)想,“愛書的孩子”就是這么來的。一個人愛看書,絕對不是生來便如此,一定是書這種東西曾給他帶來極大的愉悅和滿足。而親子共讀,給孩子的心理暗示就是:書是能給人帶來幸福感的東西。
你可能還會發(fā)現(xiàn),一本書已經(jīng)給孩子讀過好幾遍,他都已經(jīng)會自己背了,可是仍然纏著你,讓你講給他聽。那只能證明一件事,孩子更喜歡你讀書給他聽,因為你已經(jīng)成功地把你對他的愛借助于讀書這個方式傳遞給了他。
讀吧,讀吧,不要讓問題剝奪了孩子閱讀的快樂。
一本好的繪本,在文、圖和翻頁的結(jié)構(gòu)上都有精心的設(shè)計,所以請不要輕易地停下來,插入你自己的問題。不要讓一本書被一個個問題分解得支離破碎。
有研究表明,一個被提問的人容易產(chǎn)生緊張心理,生活經(jīng)驗欠缺的孩子尤其如此。如果你不住地打斷故事的情節(jié),問孩子:“這個小兔子穿了什么顏色的衣服?小老鼠呢?畫面上小雞有幾只?”那么,孩子就會條件反射似的去記住這些東西,他會在潛意識里不斷地提醒自己:“一定要記住,這只小鴨子戴著紅帽子,待會兒媽媽肯定會問這個問題。”他就會去忽視故事本身語言的魅力,美術(shù)的魅力,更不可能跟故事主人公產(chǎn)生一樣的感情,他要拼命記住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媽媽,一會兒她會來問自己問題!
想一想你自己,電視劇中老是插廣告你開不開心?尤其是那個廣告還來問你:“請問這位觀眾,你注意到還珠格格的桌子了嗎?杯子有幾只?茶壺有幾只?小燕子穿的是什么顏色的衣服?太后呢?……”這是多么令人掃興的事!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尤其是勿施于孩子,不要讓問題剝奪了孩子閱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