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年齡小,生****動、愛游戲,如果將語言活動與操作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動手促進動腦;展開思維和想象,我想是能夠豐富幼兒語言學習的內容,提高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的。在語言活動中;操作活動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表演。有故事表演、情境表演、看圖表演等,從利用的道具來分有指偶表演、木偶表演等。
二、游戲。根據(jù)語言學習的內容,自編一些有趣的教學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語言。
三、操作圖片。設計一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小圖片,讓幼兒擺弄這些小圖片,在擺弄中構思語言內容,然后進行表述。
在運用這幾種方式時,一定要把它與說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提高幼兒學習語言的效益。
一、先動后說,這種方式多用于語言學習的遷移經驗的部分。在幼兒掌握語言經驗后,讓幼兒通過表演、游戲、擺弄小圖片來構思新的語言講述內容,并用已習得的語言經驗或方式表達出來。①先游戲再說話,常用于詩歌、散文詩等文學樣式的創(chuàng)編。如在詩歌《誰曾見過風》中,讓幼兒從口袋里摸出一張卡片,根據(jù)卡片上提供的內容創(chuàng)編新的詩句。在《云彩和風兒》中,老師扮演風,幼兒做云朵,玩風和云的游戲。風兒一吹,云飄呀飄呀,風一停,云便擺成各種造型,教師便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造型創(chuàng)編散文詩的內容。②先構圖再說話,常用手續(xù)編故事,續(xù)編看圖講述。老師可提供給幼兒相關的背景圖,再讓幼兒選擇一些人物(動物)圖片在背景圖上擺弄進行故事構圖,幼兒邊擺邊想邊講(自言自語),操作完成后再讓幼兒來編故事。
二、先說再動,常用于幫助幼兒理解語言學習中的字、詞。在學習朗讀字、詞的基礎上,通過動作幫助幼兒理解其意義,這種方法淺顯、形象、生動、易懂。如在看圖講述《烏鴉和狐貍》時,三幅圖中描述狐貍的神態(tài)、表情的三個詞語:饞得滴口水、得意洋洋、垂頭喪氣,就可以讓幼兒在學說的基礎上模仿狐貍的表情神態(tài)來加深對這三個詞語的理解。
三、邊動邊說,多用于語言教學的鞏固練習。練習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重要方法。通過練習使幼兒加深理解語言教育中的有關內容,牢固掌握語言知識,熟練運用語言技能。采用邊操作邊講述的方式來鞏固所學的內容,能使幼兒對學習內容保持興趣,反復練習不枯燥。這種形式較適用于詩歌、散文、故事、看圖講述。如在故事《三只蝴蝶》中,幼兒邊操作三只蝴蝶、三朵花的指偶邊講述故事;在《烏鴉和狐貍》中邊表演狐貍與烏鴉的動作邊講述圖片內容,幼兒興趣濃厚,講述欲望強烈,且愿意重復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