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學校在對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方式上存在的缺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能完全責怪那些常年工作在農村艱苦環(huán)境中的中小學老師。因為在道義上和在條件、資源、制度上,不能用同樣的標準去要求學校。班主任、任課教師、校領導對待留守兒童,具有正常義務,但不具有非正常的義務,這方面同樣存在自由處置的權利,可正常管理,也可當"保姆"(父母替代型)。當留守兒童在學校就學期間出現嚴重問題,如輟學、失學、離家出走、死亡、違法違紀等情況時,社會與政府問責學校的依據、權利、程序、標準在哪里?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歸根結底,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要得到解決,學校必然也要做出努力。在這方面,江源小學開展了"一對多"和"一對一"的幫扶活動。"一對多"即一個老師關注多個學生,并從他的生活學習等多方面進行了解和觀察,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一對一"則是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同學幫助一個留守兒童,使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上不再感到孤獨無助,從同學身上感染到積極、正面的力量。以此同時,江源小學還為家境貧困的留守兒童進行了多次募捐活動,在生活方面和心理輔導方面也提供了相應的幫助。一大批熱心于教育事業(yè)的老師,主動為有潛力的留守兒童義務"開小灶",讓留守兒童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學習的激情。另外,希望家園和七彩小屋的投入使用,使孩子們有了學業(yè)輔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文體活動的快樂陣地。讓幫助更多的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使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在此,作為"教育者"中的一員,我還有一些關于關愛留守兒童的小小建議:
1.社會要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注,除了政府、學校外,其他部門和各界人士也應有所關心。他們可以通過學校建立一個愛心基金會,幫助需要的兒童。
2.學?砷_通"心情熱線",并設立"心情聊天室",負責的老師承諾保密與孩子的談話內容,讓留守兒童有機會放心地、安心地把自己的不快、煩惱告訴老師,從中得到自己所需的、關于生活的疑惑的指導和解答。
3.留守兒童集中的地區(qū)大多是一個村或臨近的幾個小村鎮(zhèn),居民彼此之間都較為熟悉,村級干部作為這些小村鎮(zhèn)的名人,應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度、對留守兒童進行走訪慰問,了解他們學習、生活情況,看哪些地方還需要幫助。另外,村組干部應組織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進行學習,讓他們明白監(jiān)護人的作用、義務、責任,給留守兒童正確的指導。還有年輕的黨員可以集中行動起來,去幫助留守兒童,發(fā)揮好黨員的作用。
4.學校可根據學生的基本資料給其父母打電話,鼓勵在外務工的父母經常和孩子交流、了解情況,同時也要加強這些父母和校方的交流和溝通,相互間及時反映、了解情況,盡快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以上為本人的調查報告,望更多人關注留守兒童這個群體,給他們更多適當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