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是指事物發(fā)展的脈絡或探求問題的程序。每一本繪本都有它的線索,有的表現(xiàn)在故事情節(jié)中,有的表現(xiàn)在人物表情中,有的表現(xiàn)在事物特征中……以線索為繪本教學的切入點,采取各種教學手段將看似散亂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能夠幫助幼兒理解繪本內(nèi)容,實現(xiàn)繪本教學由"點""線""面"到"立體"的飛躍。
一、尋找線索。設計繪本教學活動通過認真分析、研究繪本,教師從中找到一個能夠貫穿整篇繪本故事的關鍵字詞,或抓住整篇繪本故事的主要特征或結構特點,或找出能夠牽動整篇繪本故事的人物表情或心理……從而有的放矢地設計繪本教學活動。教師所圍繞的線索,應是幼兒比較容易找到或理解的。比如,繪本《打瞌睡的房子》,可以富有變化的畫面背景色彩為線索;繪本《要是你給老鼠吃餅干》,可以人物豐富的動作為線索:繪本《這是誰的自行車》,可以事物顯著的特征為線索,等等。
【示例】在仔細閱讀了繪本《子兒,吐吐》后,我發(fā)現(xiàn)小豬胖臉兒的"胖"是整篇故事中的關鍵字詞,于是,我以"胖"為本次繪本教學的線索:著眼于故事人物--請幼兒從不同角度說一說胖臉兒為什么比大家胖,著眼于故事意義--請幼兒談一談亂吃東西、吃東西太快會發(fā)生什么樣的后果,著眼于故事情節(jié)--請幼兒畫一畫胖臉兒吞下子兒逐漸發(fā)胖的情形,等等。
二、依據(jù)線索。制作繪本教學教具明確了繪本教學活動設計的線索之后,教師可結合線索來制作適合繪本教學活動開展的教具。有的繪本線索過于繁雜,教師必須從中選出主要線索,制作相應的圖片、標記、flash動廁等作為教具。
【示例1】在繪本教學《要是你給老鼠吃餅干》中,我以"老鼠所要的物品"為主要線索,并依據(jù)該線索繪制了如下圖片。
【示例2】在繪本《父與子》教學中,依據(jù)"釣魚"這一主要線索,我制作了兩棵大樹、魚塘、魚、烤爐等教具,并請一位男教師和一名幼兒扮演父子,表演了一場情景劇,三、圍繞線索。設置繪本教學問題情境在設置繪本教學問題情境時,教師可以圍繞一定的線索從不同角度設計問題,將看似散亂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使幼兒或感知、或理解、或分析、或鑒賞、或領會整體構思、或品味語言特色……從而幫助幼兒理解繪本故事。
【示例】在繪本教學《逃家的小兔》中,我圍繞情感線索"愛"來設置問題情境。比如:小兔為什么要逃家?--小兔子想知道媽媽有多么的愛它:小兔想變成哪些事物,來試探媽媽是怎幺愛它的?--魚、鳥、石頭、小帆船等:兔媽媽是怎樣通過行動來表達對小兔的愛的?--變成捕魚人,變成樹讓小兔來做窩以及變成登山人等。這些有關"愛"的問題情境,將整篇繪本內(nèi)容有機地串聯(lián)了起來,從而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了繪本故事內(nèi)容和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