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單親家庭孩子教育手馬斯諾的層級需求理論指導,實踐,同時也觀察、反饋、反思、調整,得到一點認識。
關鍵詞:馬斯諾層級需求理論。愛,責任感。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家庭之中,男女角色的均衡,傳統(tǒng)的相對比較穩(wěn)定的家庭關系面對著越來越大的挑戰(zhàn),面對洶涌的社會大潮,舊的社會婚姻價值體系正在后退、更新,新的婚姻價值體系還沒有形成健全,婚姻中的男女的認識也跟不上腳步,婚姻的穩(wěn)定性降低了,離婚就成了必然,沒有孩子,后離婚生活相對容易一些,有了孩子,后離婚生活就顯得困難了很多。當然,本來就無所謂責任感的人與此無關,有責任感的人就麻煩多多,孩子的生活學習也困難重重了。--根據馬斯諾心理學,人有五個層次的需求:1.生理需要,是個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處。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與物質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盜竊的威脅,預防危險事故,職業(yè)有保障,有社會保險和退休基金等。3.社交需要,人是社會的一員,需要友誼和群體的歸宿感,人際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贊許。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內在的自尊心。5.自我實現(xiàn)需要,指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自己對生活的期望,從而對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義。--首先是孩子的生理需求,據我們調查統(tǒng)計,單親家庭的孩子倚靠祖輩生活者居多,或跟著祖父母,或跟著外祖父母,有極少的單親家庭孩子也跟著叔叔、姨媽過日子,單親家庭的孩子跟著生活的對象,很多都是出于道義或情意上原因,收留他們,讓孩子隨著吃、喝、住。由于種種原因,吃、喝、住都只在較低的層面上解決,孩子生理上除了吃、喝、住的要求之外,還有親昵,愛撫的需求,比如拉拉父母的手,父母摸摸自己的頭,睡覺得時候,父母掖掖被子,觸及自己的肌膚等等,單親家庭的孩子很多是得不到的。其次、大家都知道,愛護子女就是動物都會,所以說,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其實,有父母的孩子還真的是一塊寶,母親呵護,一心一意地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如果孩子生病什么的,母親多半會像孵蛋的母雞,把孩子遮掩在自己的雙翼之下,如果孩子受到一點驚嚇,父親多半會挺身而出,保護孩子。孩子的安全需要才能得到保障。而單親家庭的孩子恰恰喪失了這些,他們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自然得不到滿足。
馬斯諾的心理需求理論的構成有3個基本假設: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從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復雜的(如自我實現(xiàn))。3.當人的某一級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后,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要,如此逐級上升,成為推動繼續(xù)努力的內在動力。單親家庭的孩子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不到滿足,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必然會受到影響。因此我們的課題組就從這些基本需求出發(fā),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努力為這些孩子創(chuàng)造這些需求。每天盡量地親近這些孩子,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當天氣變化的時候,及時提醒他們增減衣服,他們生病的時候,即使護送他們去就醫(yī),甚至親自背送孩子。曾經有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家中已經生病,竟然堅持來到學校,在老師的陪護下就醫(yī)。總之,生活學習中的一點一滴關愛,都能滿足孩子生理的愛的需求。同時,我們課題組的同志,還努力實踐心理需求的理論,教育其他同學,尊重單親家庭的孩子,幫助單親家庭的孩子,引導他們融入班集體。曾經看到過一條微博,一位父親要出長差,把照顧病弱的妻子的任務交給八九歲的兒子,沒想到,兒子不但沒有退縮,還像那么回事,像個男子漢一樣很好地完成了任務,把一些事情安排得井然有序,可見信任是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的。所以我們不是一味地回避單親家庭孩子的家庭背景,憐憫他們,使他們?yōu)槿跽,分配任務時自以為體貼愛護他們,把他們放在自以為安全的圈子中,而是信任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根據他們的情況和能力大小,得到合適的任務,而且嚴格要求他們,督促他們完成,讓它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教師一視同仁的關愛和平等,激發(fā)他們的責任感,讓他們在完成責任后得到集體接納,形成群體安全感,得到尊重,反過來刺激他們安全需要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