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教學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所差異。特別是少年兒童時期的聲樂訓練更要注意建立一套科學的發(fā)聲方法,重視作品演唱,樹立正確的聲音觀念,注意兒童變嗓音期的保護。
【關鍵詞】少兒 ; 聲樂 ; 教學目前,學習聲樂的少年兒童越來越多,兒童的聲樂教學已成為聲樂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兒童的生理發(fā)育特點、文化知識水平、理解能力與感悟能力與成人不同,因此針對兒童的聲樂教學方法也應該與成人有所不同。根據(jù)兒童的生理特點,知識水平。結合我個人這幾年在教學上的經(jīng)驗,總結了以下幾點在兒童聲樂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建立一套科學的發(fā)聲方法聲樂教學過程就是在人的身體內(nèi)建造歌唱的樂器過程。在教學中我最大的體會是講授聲樂理論,越簡單越好。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反復強調(diào)的歌唱發(fā)生原則有以下三點:
1、加強呼吸與發(fā)聲的訓練正確的歌唱方法一定包含著正確的呼吸方法。呼吸;兒童的歌唱發(fā)聲呼吸方法基本與成人相同,呼吸時肺、胸、兩肋、橫膈膜、腹部都要起作用,胸部要自然張開,但兩肋和橫膈膜的作用是最主要的,小腹起一個氣息支持點的作用。在教學中,讓兒童感到就是聞花時的感覺。
人們常說"歌唱的藝術就是呼吸的藝術",雖有夸張之處,但卻說明了呼吸控制的重要意義。在講如何支持之前,首先來說明吸氣的部位,我們自如地坐在椅子上,雙腿分開,兩肘放在膝蓋上,這時吸氣,會感到吸的深度與力量是在腰圍、后背、后腰,并且有膨脹的感覺,這就是吸氣的部位。我們站起來也要找到同樣的感覺,吸到同樣的深度,同樣的部位。找到了吸氣的部位,我們來說明為什么要用小腹支持? 小腹支持是這樣的,保持吸氣的狀態(tài),小腹微微內(nèi)收,感覺聲音是站在小腹上,小腹源源不斷地供氣把聲音輸送出去。小腹的支持可以簡化為支點的支持,想象肚臍下的一點是一個彈性支點,聲音是靠這個支點的支持發(fā)出來的。
在選擇練習曲時,用音階、琶音、簡易的樂句等。配上各種母音、單字或詞句作練習。如有的兒童聲音偏白而喊叫,可多用:"a"、"u"母音;聲音過尖,可用:"o"、"a"母音,聲音悶不明亮,可練"i""e"等。不同年齡的兒童用不同類型的練習曲,尤其要注意趣味性。在發(fā)聲練習時應注意音域要適中,要求兒童在唱高音時不能喊叫,要學會用氣唱。練習曲的選擇要與演唱歌曲配合。按歌詞押韻作相應的韻母練習,如歌曲是a的韻,練聲可用帶a的練聲曲;歌曲中難唱部分,可用相應的練聲曲來練習,如大跳音程,連續(xù)的跳音等等;也可以根據(jù)歌曲的基本情緒來選擇練聲曲,如優(yōu)美抒情的歌曲,就用柔和連貫的練聲曲。演唱歌曲的選擇,應該符合幼兒各年齡段的特點:3――4歲應選擇唱六度范圍內(nèi)(c-------a)五聲音調(diào)的歌曲;4――5歲應選擇歌唱八度范圍內(nèi)(c-------c)的五聲音調(diào)的歌曲;5――6歲的幼兒可選擇歌唱八度范圍內(nèi)跳度不大的七聲音調(diào)的歌曲。
2、加強歌唱中的共鳴訓練兒童的歌唱共鳴實際上是以口、咽、鼻、頭腔為主。u---a(嗚――啊),lu――la(呂――啦),這些母音練習容易使音高的位置集中向上,從小字一組的a開始,向上唱到小字二組的f。日本一位兒童樂專家認為,從c調(diào)的2開始練習下行音階,如有的兒童在練習 時,聲音位置老不能集中向上,可讓他們感覺好象頭上落著一只小鳥在歌唱,通過多次體會感覺,可收到預期效果。歌唱的共鳴是非常重要的,而頭腔共鳴尤其重要。要想得到充分的頭腔共鳴,最便捷的方法是借助于嗚母音。嗚母音是使聲音通向頭腔的最容易的母音。嗚母音上部的空間感,就是頭腔的位置。唱嗚母音時,小舌頭和軟腭都是拉起來的,把聲音唱到它們后邊即可通向頭腔。嗚母音是意大利的聲柱,學好了它,其它的母音也就好找了。我在教學中最常用的母音是嗚、啊、噫,嗚有向上發(fā)揮的本能,啊有向下發(fā)揮的本能,咦有向前發(fā)揮的本能。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堅持自己的觀念能,用嗚帶啊,用嗚形成腔體狀態(tài),用啊拓展聲音的寬厚。用噫形成聲音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