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身上的缺點,除了天生的氣質個性與父母的期待有所不同外,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家長的教育理念有偏差引發(fā)的;蛘唠m有好的教育目標,但在執(zhí)行方面,卻常常半途而廢,或是出爾反爾,缺少將好的教育理念貫徹下去的耐心和執(zhí)行力。因此,寶寶的缺點屢教不改,家長要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先來反省自己。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小寶寶們在一歲多點便開始將各自的壞毛病暴露無遺,作為家長,在生活中該怎樣幫助他們改掉這些壞習習慣呢?
一、"小磨蹭"的教育法。
有的小朋友性格內向,做事也比較磨蹭。在家吃飯得要一個小時,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也要一直做到晚上。等到上學以后,也總是班里最慢的一個。像這樣的孩子,家長在教養(yǎng)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我們往往會因為自己與孩子的血緣關系,就天真的想象我們的性格、愛好、意志品質等,都會統(tǒng)統(tǒng)在寶寶的身上延續(xù)下來。實際上,這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并不是每個家庭都是這樣的。當寶寶出生以后,我們就要開始和"另一個人"打交道了,而這個人的性格有可能與我們完全不同。身為家長,要以更寬廣的胸懷,去接納和你個性不一樣的孩子。孩子磨蹭也有媽媽的原因,就是媽媽管得太多太細了,所以孩子的任務就變成了媽媽的任務。長此以往,孩子依賴性太強,做事就越發(fā)被動。對此,家長不妨采取一些游戲的方法。比如拿一個鬧鐘,和孩子協(xié)商,問他多長時間可以將事情做完,然后上好鬧鈴。如果孩子在此之前做完了事情,要積極地獎勵他或鼓勵他,慢慢地讓孩子形成自我約束。另外,還要發(fā)現慢性子的優(yōu)勢所在:他可能做事更仔細一些,考慮得更周到一些。要首先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再提出你的期望,比如"兒子,你做事真仔細,如果能再快一點點就更好了。"這樣,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
二、這樣的懶寶寶怎么辦?
生活中,總會有這樣的孩子,啥事都懶得做,房間里亂得跟豬窩一樣,走路都會被亂扔的玩具絆倒,從來不會整理自己的小房間。其實,并不是孩子啥事都不愿意干,從孩子的發(fā)展過程來看,孩子都是喜歡做事的:開始學走路就不要大人抱;學吃飯的時候不要人喂,要自己舞匙弄筷地吃;給他穿衣服,他還會搶著自己往身上套……這些時候,便是孩子學習做事的欲望最強烈的時候,要是媽媽包辦代替過多,就會讓寶寶錯失了學習的最佳時機。如果家長太勤快了,就會把孩子給慣懶了。其實,聰明的媽媽應該在孩子面前變得"懶惰"一些,留給孩子更多表現或鍛煉的機會。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他的生活就是游戲,學習做家務也是一種游戲。要他收拾玩具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說:"玩具寶寶玩累了,他們要回家睡覺了,讓我們送他們回家吧。"開飯的時候你可以說:"媽媽當廚師,你當服務員,請服務員把菜端出去。"當孩子感覺做家務就像玩游戲那么有趣時,他們一定會喜歡。在訓練孩子掃地、洗 手帕、洗襪子、穿衣、穿鞋等時,媽媽應耐心示范,分步驟來要求,先讓孩子看大人怎么做,耐心細致地給他講明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再逐漸放手讓他獨立操作。
三、應付自私的寶寶有妙招。
很多家長都說,孩子還不滿3歲,就很自么,還自私得很有"心計",讓成年人也大吃一驚。產生自私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有天生的利己傾向:在寶寶的心理發(fā)展尚未成熟的時候,孩子單純的認定"我即世界",寶寶在建立與他人的關系時,判斷標準便是是否有利于他,相應的行為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寶寶的自私行為與家人的過分寵愛也有關系,對孩子總是有求必應,生怕孩子受一點兒苦、受一點兒委屈。預防孩子自私的最好辦法,就是當孩子剛表現出自私行為時,就給予提醒和討論。討論應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對懵懂的小寶寶厲聲責備,除了嚇哭孩子,并不能讓她明白錯在哪里。討論的目的,是使孩子了解自私的后果--自私的孩子不受歡迎。孩子為了不落到沒有小朋友一起玩的結果,就會改正其自私行為。如果道理已經反復講過,孩子也認可,到時孩子仍表現出自私行為時,媽媽可表示不接受他,同時告誡家人及其他小朋友暫時孤立他,孩子為了有玩伴,也會減少其自私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