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案例(一):《兒子的美國研究課》礦礦在美國上小學二年級,就開始搞“研究”了。那時礦礦才八歲,他想要做一個有關與藍鯨的研究,就纏著媽媽去圖書館找了很多有關與藍鯨和鯨魚的介紹。礦礦制定了計劃方案,認認真真在獨立的狀態(tài)下完成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份研究報告“藍鯨”。礦礦在七年級時獨立完成了一個可以稱之為“真正”百分之百的科學研究!稖y試小老鼠的決策能力》他買了一白一黃兩只小老鼠,通過兩個階段的實施研究測試過程,終于在第三個階段得出了結論。最后礦礦整理總結,把他攥寫成了研究報告。礦礦的研究獲得了動物研究組的一等獎。
案例(二):《兒子的研究報告》高鋼把9歲的兒子帶到美國,并送兒子進了小學,但是他并不放心自己的兒子,美國的小學沒有教科書,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每天最少讓學生玩上兩個小時,這所有的一切都使高鋼憂心忡忡。一年過去了,兒子開始從圖書館借書回家做作業(yè)了,而作業(yè)題目確是另高鋼哭笑不得的《中國的昨天和今天》高鋼相信兒子不可能很好的完成這份難度很高的作業(yè),可是過了幾天兒子卻拿出了打印了20多頁的小冊子,文章分了章節(jié),文后也列出了參考書目,高鋼十分驚訝。不久兒子又完成了他的另一個作業(yè)《我怎么看人類文化》這次打印了10頁,高鋼更為驚訝。他看了老師的評語:“我布置本次作業(yè)的初衷是讓孩子開闊眼界,活躍思維,而他們的作業(yè)結果,往往我進入了我希望孩子們進入的境界。”讀了這段話,高鋼有了更多的感觸。兒子6年級快結束的時候又完成了一串關于“二次大戰(zhàn)”的問題,小學畢業(yè)的時候,已經(jīng)能熟練的在圖書館利用計算機和縮微膠片系統(tǒng)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種文學和圖象資料。兒子的變化促使高鋼重新去看美國的小學教育,它們沒有大量的知識灌輸,卻會讓孩子的眼光放遠,去保護和激勵孩子門所有的創(chuàng)造欲望和嘗試。
案例分析:
兩個案例都是圍繞:“研究報告”展開的。
從案例(一)中我們可以看出,幼兒通過自發(fā)的求知欲研究、探索他想知道的一切。所有的一切都自己制定計劃方案,自己研究實施。最后,得出結論。叢冢我們可以感受到此幼兒積極的態(tài)度以及敢于嘗試的勇氣,沖中也能體會到美國的教育讓幼兒從小就培養(yǎng)獨立研究,獨立動手的能力。
從案例(二)中我們可以看出,在美國的教育與中國有著極大的差別,他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教師會運用各種方法讓幼兒自己去學,從學習中尋求答案。在這個自己學習,自己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了查閱、總結、整理,運用各種輔助工具等等。這些能力都讓幼兒在一天一天的成長中,得到不斷的提升,更讓幼兒體驗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幼兒會想要去學,愿意去學,從而就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是幼兒得到更大的發(fā)展。
案例反思:
上述兩個案例中,有很多值得未來的幼兒教師思考的問題。在中國的學生,從小就要背著沉重的書包上學。而美國就沒有。在中國學生總是會抱怨作業(yè)太多,學的太累感覺壓力負擔都是如此的巨大。然而在美國那兒的學生沒有沉重的負擔,沒有作業(yè),沒有壓力。他們學的輕松,他們想要學,他們從學習中得到快樂,得到充實并樂次不疲。這些問題都提醒著應法著教師去反思,究竟為何同樣是學,卻有如此大的差別。我們不妨嘗試以下的做法,試著去解決,去縮小這樣的狀態(tài)。
(一)遠離硬灌輸
許多教師在叫業(yè)幼兒的時候,都采用灌輸式的方法,將大量的知識全盤的灌輸給幼兒,不需要幼兒自己思考,不需要幼兒開口提問,幼兒所要做的只是接受,這樣教育方法只會使幼兒越發(fā)的疲勞,不愿意去思考去提問,久而久之幼兒便喪失了一些能力,思維不夠活躍,總是局限于一片很小的范圍之內(nèi)。所以我們未來的教師們一定要遠離硬灌輸。
(二)激發(fā)創(chuàng)造欲,大膽嘗試
教師在教育幼兒的同時,要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欲,讓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空間,拓展自己的視野,大膽的去嘗試、體驗。通過自己研究總結,體驗自己找到答案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