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年齡小,知識面窄、理解能力較弱,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常常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為了使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更加有趣,筆者利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等形象的方法,可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活動的樂趣。
一、故事法由于幼兒自身對音樂了解的局限性,因此在欣賞活動中,不能很好的體現(xiàn)內心的感受,無法正確表達對作品的理解。在教幼兒欣賞作品之前,我根據(jù)幼兒愛聽故事的特點,按欣賞的不同要求,將音樂作品編成故事講給他們聽。如《獅王進行曲》,在欣賞前,先通過故事講述,讓幼兒在腦海中形成獅王威風凌凌的形象,接著再分析每段樂句的不同音色,如密集而低沉的鋼琴音色由低向高上行,使人聯(lián)想到獅王怒吼的樣子;勻速跳躍的中音告訴幼兒獅王正踏著從容的步伐走過來的形象,然后將每個樂句串聯(lián)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音樂形象。幼兒不但容易理解,而且記憶深刻。
二、圖表法在欣賞歌曲活動中,通常都是教師先讓幼兒聽歌曲,再提問歌詞內容,這種方法比較單一,教師往往為教而教,反復多次很容易使幼兒失去興趣。圖表法是將歌詞用圖畫或特殊符號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教師在引導幼兒欣賞的同時,將表示歌詞的圖畫逐句出示,幼兒從視覺到聽覺有了一個全方位的感受,對詞曲的記憶加深,學習過程中能保持注意力,積極動腦。如《小鳥》是一首曲調優(yōu)美,積極向上的幼兒歌曲,歌詞每小節(jié)三個字,旋律呈階梯狀上行,在欣賞之前,我先把歌詞內容畫在卡片上,按小節(jié)排列,通過談話讓幼兒猜圖片的內容,引起興趣后再范唱,邊唱邊打開卡片,幼兒在聽的過程對照卡片很快的就記住了歌詞。
三、舞蹈法音樂與舞蹈是緊密相連的,利用舞蹈特長,將音樂的不同層次用舞蹈語匯加以形象表現(xiàn),幫助幼兒把抽象的音樂轉化為具體形象的動作,讓他們在模仿和表演當中領悟音樂帶來的樂趣。如音樂欣賞《四小天鵝》是一個ABCABD的結構,我先將A段設計成天鵝跳,歡快的8分音符好像天鵝蹦跳時活潑可愛的樣子;B段設計成天鵝左右看的動作,4分音符表現(xiàn)出天鵝優(yōu)雅、穩(wěn)健的樣子;C段反復兩次,音樂由低到高有一個漸強的趨勢,我用鳥飛的動作來表現(xiàn)天鵝在空中的感覺,第一次輕輕的飛,第二次動作稍大一些,逐漸飛高飛遠......D段音樂漸弱、有延長的感覺,我用踮起腳尖輕輕走來表現(xiàn),要求幼兒走時要輕輕的,慢慢的兩拍走一次,最后一小節(jié)集體拍手結束。整個活動中幼兒情緒高漲,在反復表演中逐漸使動作與音樂融合在一起,能初步理解不同動作代表的音樂形象,在接下來的活動延伸中,我鼓勵幼兒自編動作與音樂相配合,幼兒都能夠融入到優(yōu)美的音樂之中,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繪畫法有時候在音樂游戲活動中,可以讓幼兒對播放的音樂大膽想象,用畫筆來表現(xiàn)音樂的色彩和內在的情緒。如“你聽到的這段音樂是什么顏色的?”“歡快的樂曲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樣子的?”“憂傷是什么顏色?”“你能畫出你的不開心嗎?”帶著這些問題,幼兒用他們手中的彩筆在紙上記錄著不同音樂,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語言描述法這是很多教師都會用到的方法,在欣賞完一段樂曲之后,很多教師都會問“你聽了這段音樂后有什么感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語言描述了解幼兒對音樂的感受。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幼兒因為詞匯量和表達能力的局限,常常不能準確的描述,而教師的引導如果欠缺的話則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讓幼兒用語言描述音樂帶給自己的感受,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因此在活動中不妨讓幼兒來給音樂編故事,為了避免跑題,可以一個樂句一個樂句的編,重點利用不同的節(jié)奏帶來的不同氣氛,讓幼兒想象一種場景;不同音色可以代表不同角色,旋律的變換可以想象成故事內容,強弱拍則預示著不同角色的出現(xiàn)。一首樂曲可以讓多個幼兒同時參與,體會想象的樂趣和表達的快意。
總之,一節(jié)音樂欣賞活動,是要用到多種教學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者要恰當結合以上方法,讓幼兒在有限的經驗基礎上,豐富對音樂的感受。使音樂欣賞活動成為幼兒喜愛的、輕松地、愉悅的、充滿趣味的藝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