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
“橘子,橘子圓圓,剝開剝開變成小船,送到媽媽的嘴里邊。”這是一次在學兒歌《剝橘子》的游戲活動中的情景。有一天,我班有個孩子也帶來了許多橘子,大家看到橘子,嘴都饞了,于是我們圍坐在一起,我說:“我們自己來動手剝橘子,好嗎?”“好”,然后大家爭先恐后地剝起橘子。突然有一個孩子哭了起來,“老師,我不會剝。”我笑著說:“不要緊,我?guī)湍恪?#8221;我們邊剝邊說,“橘子好吃嗎?”“好吃”,“那么你家的橘子誰剝的?”“我媽媽”,“我爸爸”,“我奶奶”,“我爺爺”“我外公”......孩子們一下子叫了起來,我隨機一動,“那么你覺得自己剝的橘子好吃還是家里的橘子好吃?”“自己剝的好吃”,“為什么”?孩子們一下子說不出來,突然有個孩子輕輕地說:“媽媽很辛苦,我要回去剝橘子給媽媽吃。”孩子們一下子熱鬧起來,“我回去剝給奶奶吃。”“我回去剝給爺爺吃。”
思考:
通過自己動手來操作和實踐,讓孩子們自己明白了一個做人的道理,這比老師說的還有用。記得第二天早上,孩子們一來就對我說,“顧老師,我?guī)湍棠套鍪虑榱恕?#8221;“老師,我會剝橘子了。”昨天那個愛哭的孩子笑瞇瞇地對我說。我也深深受到啟發(fā),讓孩子自己動手來實踐,悟出一個道理,真是非常重要,而且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