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的,做父母的一定要“善待”。兒子正是有了這良好的生活空間,其想像力和思維方式都比同齡人突出。
孩子有很多收獲都是書本上學不到的,而在于平時父母對他的引導。吳先生告訴記者,和孩子在一起時,他們經常交流、溝通,對孩子的發(fā)問他從不嫌煩,因此兒子有不懂的問題就問他,如果碰到他也不懂的,兩個人就會齊心協(xié)力去查閱相關資料。這樣做既增進了父子感情又培養(yǎng)孩子愛學習和思考,能收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效果。
創(chuàng)造活動空間
吳先生為了給兒子營造一個活動空間,買了一套160多平方米的房子,除了留下必要的臥室書房。將剩余的空間布置得寬敞簡潔。他還在孩子臥室外的小陽臺上放了一個小型跑步機,讓孩子更有舒緩的余地。
吳先生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了孩子的活動需要,有了空間,孩子在家也可以靈活地玩耍,不必受空間的局限而影響活動的興致。當然,孩子的活動范圍并不只限于房內。一有空吳先生就會帶兒子出去走走看看,為孩子創(chuàng)造接觸社會,體驗生活的機會。
培養(yǎng)健康心態(tài)
如今,父母為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是必然的,但是如何去滿足孩子的要求呢,是有求必應,還是有理有節(jié)地滿足呢?對此,吳先生自有一招。兒子喜歡買書,他從不吝嗇。吳先生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興趣了,他就會自覺地投入。而兒子想要那些玩具槍、積木、拼圖等,吳先生也會滿足,只是不會馬上就答應。他會對孩子說,爸爸媽媽工作很辛苦,你讀書也要用好多錢,錢要留著交學費買書本,不能亂買玩具。一段時間后,吳先生又會把孩子要的玩具買回來,并跟他說“Herry最近很乖、表現(xiàn)不錯,這是給你的獎勵。”
吳先生說,在物質上不能讓孩子形成一種“非要不可”的觀念,什么東西都滿足他,會對他今后的自立、自強產生不良影響。應該從小就培養(yǎng)他一些好習慣,讓他明白只有勞動才能獲得豐收的道理。
支招: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
開擴法:人在多接觸事物、多讀書、多聯(lián)想過程中會激發(fā)興趣。賦予孩子以更加開擴的生活,在開擴的實踐中,幫助孩子在接觸和參與中還要積極思想,展開聯(lián)想,感受愉快,強化體驗。學習興趣,愛好,包括一種說不清楚的強烈的學習要求都會從內心里自然產生和發(fā)展。
突破法: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要有所重點,寧缺毋濫,找準一個突破點,從而舉一反三。也就是說要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勢,使自己的優(yōu)勢部分充分發(fā)揮。
轉移法:把孩子對其他方面的興趣轉移到學習興趣上來。如,有的孩子愛好唱歌,那么多唱一些英文歌曲就會增加外語學習的興趣。
討論法:討論學習是現(xiàn)代群體互動式學習,有利于孩子獲得真知,增長能力,發(fā)展交往。進行探索研究性學習,也有利于形成和發(fā)展學習興趣。孩子在討論中最能展示他們思維的深刻性、靈敏性、豐富性和批判性。討論也最能調動人的情感,出現(xiàn)熱情和激動,激烈的討論和爭論也最能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研究的興趣。所以鼓勵孩子和同學、老師以及父母經常進行討論,是激發(fā)孩子興趣的一種好方法。
多陪孩子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