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安全感嗎?
研究顯示,孩子幼年時期最重要的感受就是安全感,否則會造成長大以后的很多心理甚至身體上的缺陷。親子互動,最重要就是為孩子建立安全感。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如果方法不對,會起到反效果。
1、“再不聽話打你了!”
情景再現(xiàn):超市里,西西不停地要這要那,爸爸不許,西西一屁股坐在地上哭。爸爸覺得很沒面子,便揚起手來嚇唬西西:“再不聽話打你了!”西西不但沒止住哭,反而哭得更厲害。
危害:孩子變得膽小、怯懦、軟弱。
專家分析:氣憤至極的父母經(jīng)常在動手前警告:“再不聽話我要打人了!”這一類空洞的話,只會降低父母的威信,不會有任何實際效果?謬樳不利于兒童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zhì),反而會造成膽小、怯懦、軟弱的個性品質(zhì)。如果一時氣憤難以忍耐,那么打罵將宣告你的失敗。
2、“媽媽不要你了!”
情景再現(xiàn):寶寶在飯桌上不肯好好吃飯,媽媽教訓(xùn)了她兩句,寶寶故意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媽媽拍了她兩下,還大聲喝斥寶寶:“你再哭,媽媽不要你了!”
危害:造成孩子自卑、敏感、多疑。
專家分析:幼兒對別人情緒的理解很有限,他們會把爸爸媽媽的離開,當(dāng)成真的離開。這個被很多家長慣用的假裝遺棄孩子的招數(shù),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有很大傷害,大大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假裝遺棄孩子,會讓孩子認(rèn)為,最值得信賴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依戀關(guān)系遭到破壞的兒童,均會出現(xiàn)行為退縮、敏感、自卑、多疑、情緒不穩(wěn)定、難以與人建立親密關(guān)系等表現(xiàn)。
3、“你是從垃圾桶里撿來的。”
情景再現(xiàn):歡歡問媽媽:“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呀?”歡歡媽手頭上正忙,沒空跟小歡歡慢慢解釋,便說:“你是媽媽從垃圾桶里撿來的。”歡歡媽小時候,她媽媽也是這么跟她說的。歡歡聽后黯然地坐在角落里一聲不吭。
危害:產(chǎn)生親子隔閡。
專家分析:兒童到了一定年齡便會提出“我從哪里來”之類的問題。長期以來,“你是撿來的”幾乎成了家長們的“統(tǒng)一答案”。事實上這樣回答容易傷害孩子的心靈,使得親子關(guān)系產(chǎn)生隔閡。孩子的提問反映出其漸漸長大,自我意識強(qiáng)了,也開始對生命的來源產(chǎn)生好奇,父母應(yīng)該用生動而科學(xué)的回答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4、“我說不行就不行!”
情景再現(xiàn):小丁睡覺前還吵著要吃糖,磨了很久還不肯睡覺。媽媽只好搬出爸爸來說服小丁。爸爸嚴(yán)厲地說:“睡覺前不許吃糖,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危害:滋生孩子暴力傾向。
專家分析: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長頭腦中的“子從父”的傳統(tǒng)觀念。這不僅會影響親子關(guān)系的建立,導(dǎo)致親子之間的對立和沖突,更會破壞孩子的公正心,妨礙孩子的民主意識、協(xié)商能力的發(fā)展,甚至還會滋生孩子的暴力取向。家長不能輕視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應(yīng)該把他們當(dāng)大人一樣平等對待。
5、“天黑了,不能出去,外面有壞人(大灰狼、老虎等)。”
情景再現(xiàn):晚上,小西吵著要出去玩不肯睡,媽媽看看外面漆黑一片,就一本正經(jīng)地說:“天黑了,不能出去,外面有可怕的大灰狼會吃了你!”
危害:對夜晚恐懼,膽小懦弱。
專家分析:寶寶活潑好動,一刻不閑,即使天很晚了,仍然想出去玩,可是忙碌了一天的父母感覺太累,就騙寶寶外面有大灰狼,會吃小朋友。教育提醒:這雖然遏制了寶寶出去玩的沖動,但也讓他對黑暗萌生了恐懼情緒,很可能會做惡夢、不敢獨自一人入睡了。
6、“你做不到的。”
情景再現(xiàn):“媽媽媽媽,我長大了要當(dāng)畫家!今天老師還夸我很有當(dāng)畫家的潛力呢!”放學(xué)后,小南興奮地跟媽媽這么說道。媽媽拿過畫紙看了下,覺得一般般,沒什么特別,便隨口答道:“畫著玩兒還行,當(dāng)畫家,你做不到的。”
危害:產(chǎn)生不自信等負(fù)面情緒。
專家分析:類似這樣的話體現(xiàn)出家長對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甚至是過度干涉和妨礙孩子的自主嘗試。這會讓孩子產(chǎn)生過多負(fù)面情緒,認(rèn)識不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而變得很不自信,此后做事更可能畏手畏腳,缺乏安全感而不能和他人正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