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不要限制孩子的交往。
有些家長認為應該禁止孩子和那些有攻擊性的孩子交朋友,這 種逃避的辦法也不可取。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是個體社會性發(fā)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孩子要長大 ,要走向社會,他需要承擔他所必須承擔的風險和責任,一味躲避,只會對社會形成不信任 感,終究一事無成。孩子有他選擇朋友的權利,家長不可用成人狹隘的眼光評判和限制。
第三,不要妄下結論。
小朋友之間的個性差異很明顯,但各有優(yōu)勢,而且也會隨著年齡的增 長、生活經驗的豐富和后天環(huán)境教育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年輕父母不可隨便認定孩子是否就 是一個愛打架的壞孩子或者一個軟弱膽小的笨孩子,更不允許給孩子灌輸這樣的判斷標準。 每個孩子都有優(yōu)缺點,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才是這個階段小朋友們應該培養(yǎng)的素質。
第四,不要就事論事。
認為孩子受欺負就是膽小、懦弱,要想不被欺負,就得還手,比對方 還厲害!這種思維大錯特錯。威信靠什么來建立,難道就是打架、爭斗?其實智慧、情感、 德性的力量比這種身體的力量要大得多,我們不是要教孩子怎么還手,而是要教會孩子與人 友好相處,用豐富的知識和善良的情感吸引更多的小朋友,身邊的好朋友多了,他的力量自 然就壯大了,這就是我們成人世界里的權威。
所以我們要看到事情背后,往遠處想,孩子要戰(zhàn)勝的不僅僅是這個曾拽一下她小辮子的小 男孩,而是以后她所要面對的更多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來自方方面面,絕對不是“還手”可以解決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