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花錢問題上不立規(guī)矩
有很多家長只管給孩子零花錢,不告訴或者不在零花錢的問題上定規(guī)矩,“反正錢已經是孩子的了,完全由他自己處置”。想法并沒有錯,但如果事先沒有灌輸一些正確的消費觀念,一味的寬松、無條件,孩子就會認為零花錢的權力全掌握在他們手中,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既不會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也會變得毫無節(jié)制。
錢只花在玩上
很會“玩”的父母估計他們的孩子在這方面也差不到哪里去,孩子嘛,玩得開心就是他們很重要的成長內容之一,但要小心,在各種玩方面花錢大手大腳、沒有節(jié)制的父母無形中會向子女灌輸“消費主義”的理念,孩子甚至會把一個家庭的歡樂與消費等同起來。收斂一點吧,還有很多不需要花很多錢的活動也很快樂,比如一起種花、一起看書,甚至一起大掃除,多舉辦一些不花錢或花錢少的家庭活動,畢竟家人共度開心時光比花多少錢開心更重要。
金錢也有性別?
如果孩子有一天說,“爸爸是負責掙錢的,媽媽是負責花錢”,千萬別樂,因為在孩子眼里的確是這樣,尤其是現(xiàn)在全職媽媽越來越多,孩子想當然地認為這就是家庭應有的模式,自己長大了(男孩)要么負責掙錢,(女孩)負責花錢。所以,父母在必要的時候請向孩子解釋為什么進行這樣的分工,孩子也就不會產生金錢也有性別的想法了。
“神奇的卡片”?
信用卡用起來的確很方便,但很多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刷卡,卻不告訴他們信用卡的使用規(guī)則,孩子很可能就把信用卡當作是“無限”的。如果不向孩子解釋為什么要使用信用卡、信用卡帳單是怎么會事,難保他們長大之后不濫用信用卡,成為“卡奴”。在逐步教孩子在什么情況下以及為什么要使用信用卡時,還應該教他們信用是什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信用。
如果遇到開始說到的兩個場景,娃的媽該怎么做呢?
場景一:告訴他,我們也想開漂亮的車,但能力有限,要等待,要儲蓄,我們可以一起努力,令他們明白等待的重要。同時還可以強調,汽車可是環(huán)境污染的殺手之一,我們有必要的時候再開,激發(fā)孩子的愛心和同情心,相信好好解釋,善良的娃們是可以接受的。
場景二:告訴他,家里的錢已經規(guī)劃好了,如果再重新購買一個,只能減少其他的開支,比如減少他的零用錢,又比如只能把去看電影的錢省下來,這樣孩子下一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會多花時間考慮一下,而不會再像以前那么隨意,學會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
我們不希望娃變得大富大貴,只是希望他們過健康、快樂的生活,但要是因為成長時收到了關于錢的錯誤觀念就不好了。所以,樓主的一些想法(也準備去做):
@@@ 都說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只有娃的爸、媽先武裝了自己,并以身作則,才能把正確的觀念傳到下一代。先教娃他爸。當然,還要時時培養(yǎng)家庭財商。
@@@ 要真正貫徹、有效的實施,統(tǒng)一全家的思想才是正道,否則孤掌難鳴,老有人給你拆臺,咋整?
@@@ 讓小寶開始自己存零花錢、做少量的“家務”以換取零花錢。我的一個朋友在孩子6歲的時候帶他出門旅游,讓他在沙灘上賣自己撿的貝殼——學會與人交往且認識到金錢的得到是要通過勞動的。
@@@ 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