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 2 寶寶說:“他要敢拿走,那我用刀子一刀一刀把他給切了!”
爸爸今天剛從國外回來,給銘宇新買了一輛玩具冰激凌小汽車,他特別喜歡(所有的玩具里面,銘宇最喜歡的是車),一直把玩了很長時間,臨睡前還把它放在了枕頭邊上,準(zhǔn)備陪小汽車一同睡覺。
媽媽在旁邊跟銘宇聊了會天,聊到新買的小汽車時,媽媽建議銘宇明天把小汽車給隔壁的好朋友嘟嘟玩玩,希望他能跟小朋友分享新玩具,銘宇不同意,媽媽說:“那如果嘟嘟來我們家玩的時候看見了,他想要怎么辦?”銘宇有些著急了,說:“那我就用大棍子把他打出去!”
媽媽裝出生氣地樣子,說不可以打小朋友,銘宇想了想,又說:“那我用刀子一刀一刀把他給切了!”
媽媽動作
媽媽看銘宇一付很認(rèn)真的表情,嚇得不敢再繼續(xù)……
銘宇媽媽覺得很奇怪,平日里銘宇是非常好商量的一個孩子,通常都很大方,樂意與別人分享玩具,怎么今天突然說出這么狠毒的話來,表情還似乎有些咬牙切齒的樣子,媽媽心里沒底了,不知道銘宇這樣的變化意味著什么……
給媽媽評分 80分
發(fā)泄內(nèi)心的負(fù)面情緒
銘宇的惡語背后其實(shí)藏著他不愿意與小朋友分享的意愿,但媽媽自己做主要求她與小朋友分享,銘宇不知道如何直接拒絕媽媽的要求,而是把惱怒轉(zhuǎn)嫁給小朋友,通過惡語來發(fā)泄內(nèi)心的負(fù)面情緒。
分享玩具是寶寶自愿的一種友好的交往行為,我們允許寶寶對自己的玩具物品有自主權(quán),如果我們希望寶寶與別人分享,我們就要讓寶寶知道與小朋友分享的結(jié)果是他可以獲得小朋友的簡單友誼——小朋友也會把他們的東西給我分享,我們都能擁有玩更多玩具的機(jī)會。但是對于寶寶特別喜愛的東西,我們不要強(qiáng)行說服寶寶分享,滿足獨(dú)自擁有的愿望,正如我們通常不愿意把我們的住房或存款與別人分享一樣,分享也是有一定的界限的。
媽媽可以給銘宇積極地建議,看銘宇是否愿意,如果不愿意,媽媽可以等兩天,等銘宇玩夠了,再提出分享建議,銘宇興趣降低后,自然也就不太在意是否必須獨(dú)自擁有了,分享便成了一件比較容易做到的事。
STORY 3 寶寶說:“媽媽,豬頭!”
一天,晨晨(1歲10個月)媽媽下班后從娃娃館里將接晨晨回家,媽媽一邊忙著整理房間,一邊讓晨晨在客廳里自己玩,不一會兒,晨晨可能玩得無聊了,走到媽媽身邊看著媽媽,說:“媽媽,豬頭!”,媽媽正忙著,沒聽太清楚,就問他:“晨晨,你說的是什么呀,媽媽沒聽清楚”,晨晨提高了聲音,說:“媽媽,豬頭!”,這次媽媽可聽清楚了,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重復(fù)又問了一遍,晨晨依然很清晰地回答:“媽媽,豬頭!”
生孩子以后的晨晨媽媽比以前胖了,一聽到這話心里略有些生氣了,但更想了解晨晨怎么會這樣說話。自己冷靜下來,分析了半天:晨晨每天都在娃娃館里,只有晚上和周末才接回家,家里沒有請保姆也沒有老人,媽媽都一直陪著,不可能有別人教他這樣說媽媽的壞話。難道是在娃娃館跟別的小朋友學(xué)的?
媽媽動作
于是媽媽打來電話說出了心中的疑問,我也覺得奇怪,給主管娃娃館的董老師打了電話,要求她明天查實(shí)清楚。
一夜趕培訓(xùn)課件,凌晨3點(diǎn)多才睡,第二天早上8點(diǎn)多,迷迷糊糊中的我被電話鈴驚醒,一聽,是晨晨媽媽打來的:“牟老師,對不起,我知道晨晨為什么說‘媽媽,豬頭’了……”
原來,是媽媽今天早上送晨晨時,晨晨一到娃娃館里,就徑直跑向玩具柜,拿出一個手指偶來,指著它給媽媽看:“媽媽,豬頭!”媽媽一下子心里就明白了,那個手指偶分明就是一個小豬的頭!一切釋然。
給媽媽評分 100分
孩子的話無頭無尾
晨晨媽媽面對晨晨的惡語,首先想到的是孩子是無辜的,她的處理方式就很好,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得若無其事,表面上忽視孩子的言語,心里卻在積極地思考孩子言語背后的產(chǎn)生原因,最終順利地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