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熱衷于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希望孩子能成為多才多藝的人。學前教育專家指出,特長教育切莫本末倒置,硬性“派學”和“派練”,一味過級考證,只有充分尊重兒童天性才會使其終身受益。
近幾年來,兒童“特長熱”方興未艾,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參加特長班越多越好,時間越早越好。孩子們在一歲以內(nèi)開始認字,三歲以內(nèi)開始學外語,三到六歲的孩子八成以上都參加特長班、興趣班。每到晚上和雙休日,不時可見滿懷期望的父母帶著孩子在各種學習班之間奔走。家長熱情不減,孩子卻苦不堪言。
從星期一至星期五,5歲的佳佳白天在幼兒園學習,吃過晚飯顧不上休息便又被媽媽帶著出去參加特長班。媽媽同時為她報了小提琴、舞蹈、繪畫三個班,每個班一周一至兩次,天天晚上都排得滿滿的。好不容易到了周末,還有鋼琴和英語、數(shù)學班等著。一周下來,只有星期天下午真正屬于她自己。
實際上,許多家長在孩子身上賦予了太多的功利色彩,并不關(guān)心孩子的興趣所在,單純從自己的意愿出發(fā),無情地抹殺了孩子的主動性。年輕的父母們碰在一起,就會比較誰的孩子學會的東西多,不管如何硬要把孩子推向眾人面前進行表演。在家長眼里,過級考取各類證書是學習效果最有力的證明。這種缺乏興趣的被動學習,對孩子來說只能是事倍功半。
貴州師范大學教育科技學院教師張維娜認為,特長教育應(yīng)該是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給孩子帶來快樂和自信,讓其更積極地享受生活。這種培養(yǎng)必須有個前提,即學有余力,興趣為先,尤其不要和考級考證掛鉤。父母在為孩子報課外特長班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孩子的愛好及智力底數(shù),并由此做出選擇。兒童正處于為各方面發(fā)展打基礎(chǔ)的關(guān)鍵時期,學習班安排不可太多。否則,不僅會分散孩子的精力,還會加重孩子的負擔,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