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紙的過程和畫畫非常相似,但是因為受在書店里買的撕紙書的引導,我用家里以前有的半透明的信紙照書里的蘋果樣子“描”下來,讓孩子撕,結(jié)果孩子因為不能沿著所畫的線條撕,總是撕壞,極大地打擊了積極性。就此一丟就是一年,我也遲遲沒有行動。還是樂樂進入畫畫的第三階段后,我才意識到,將教孩子畫畫的啟蒙方法運用到撕紙上,即一開始隨便撕,任意想象。
第一步是教孩子敢撕、敢接受自己的作品。教樂樂撕紙,我只示范了一次,是在汽車里等候時利用空閑的5分鐘時間學會的,非常自然。撕好后,把作品保存好,以后找機會引導孩子選擇背景紙(可以是白色的紙,或者有顏色的色紙),再把撕紙作品擺放在恰當?shù)奈恢,用膠棒粘好,制作出一幅新的作品。如果孩子愿意用畫筆做些線條的補充也可以。樂樂同時也學會了利用空閑的時間做些創(chuàng)作性的活動,而不是打鬧和調(diào)皮搗蛋。當然,前提是我的挎包里總是有足夠的紙及時供應給他。
當我們引導孩子踏入他從來沒有接觸的“領域”時,我們必須注意了解孩子在這個啟蒙時期所持有的特征。這里所指的啟蒙期,很可能是孩子1歲~5歲或者6歲中的任何一個時段;所指的“領域”包括學習畫畫、演奏一種樂器、折紙、撕紙、泥工、構(gòu)建、寫字、科學探索、下棋、游泳等。每個孩子的啟蒙時期很可能是不同的,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領域”中,啟蒙時期的長短也會有所不同。有的“領域”啟蒙時期很短,我們似乎還沒有在意,孩子就已經(jīng)度過。有的卻很長,如果我們不及時正確對待,孩子可能就不能順利度過。
但我們往往忽視了這個過程,因為沒有人能夠事先告訴我們孩子在這個時期的特性。書店里到處都是小孩學畫畫、泥工、撕紙、折紙或者寫字之類的書,而這類書是應該在孩子度過啟蒙期之后才使用的(這是我的感悟,可以說是我的觀點)。我們常常跳過孩子成長的這個必經(jīng)階段,直接就想教孩子學會——畫得像,撕得好,或者寫得好。這種教的“過失”往往把孩子很多方面的天性給扼殺在“搖籃”里了。
在孩子能夠熟練控制和協(xié)調(diào)自己的動作之前,我們千萬不要剛開始就要求孩子動作的準確性或者技巧性,而要幫助孩子建立信心,使孩子敢去嘗試這個動作或者這件事情,不懼怕失敗,或者至少在受挫時能夠得到媽媽的鼓勵。在孩子敢于自由發(fā)揮的過程中,逐漸教會孩子基本的要領,并要孩子自己去體驗和在成人的提醒下自我修正。我們要相信孩子具有自我修正的本領。
我們第一個“教”的動作在性質(zhì)和方法上多么重要呀,一旦出現(xiàn)偏差,就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不利影響。我想,在教孩子的許多方面,其原理都是相同的,如果我們意識到了就能靈活運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能很好地引領孩子度過每一個啟蒙階段。
樂樂的美術(shù)老師在教孩子畫畫時,就是讓孩子自由畫,在畫的過程中,提醒孩子一些基本的要領,比如,點線面的關(guān)系,顏色的搭配和對比,構(gòu)圖與布局,畫面的節(jié)奏感等等,并為孩子提供合適的畫畫條件(如筆的變化、紙張的變化等)。實際上就是在孩子繪畫的啟蒙時期采用了保護孩子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性的做法,體現(xiàn)了“感覺第一,知識第二”的思想。
信息來源:《都市白領育兒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