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大力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成為高等教育領域備受關注的話題。然而,對于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學校的教育思想?yún)s存在一個頑固的誤區(qū),大家都以為只要知識多,創(chuàng)新能力就強,所以大家都追求給學生灌輸越來越多的知識;家長和社會都要求學生高學歷。
我們每年授予的博士學位人數(shù)居世界第一,但是其中幾乎有一半都去做行政管理工作,許多工作崗位都把博士學位作為上崗條件,這就是這種誤區(qū)的反映。
實際上,創(chuàng)新能力并不等于知識多。一些科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他們出成果都在二三十歲。這時候他們知識并不多,只有些必要的基礎知識,他們獲得成功是因為思想特別活躍。去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日本學者叫益川敏英,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英語說不好,從來沒有出過國,是所謂的“土包子學者”。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他和京都大學的朋友小林一起研究夸克,兩個人個性正好互補,形成兩人團隊;他每天晚上腦子里面都在想主意,第二天告訴小林,兩個人一起做實驗,最后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這時候大家才發(fā)現(xiàn),益川敏英竟然對英語一竅不通。他說他從小學開始,文科成績就不好,上大學的時候,他的英語也一直不好。
在我國,誰能容忍像益川敏英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在中國很難升遷,沒法當教授,沒法當干部。益川敏英的例子告訴我們,知識多并不一定創(chuàng)新能力強(英語好也是知識多的一種)。創(chuàng)新能力最本質的要素,恰好是我們長期以來所忽略的東西,第一是好奇心和興趣;第二是想象力;第三是洞察力。
好奇心和興趣是一個人有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最基礎的條件,一個人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沒有興趣和好奇心,不太可能有很大的成就。愛因斯坦說他四五歲的時候,父親給他一個禮物,就是指南針,他看了一下子就有了強烈的興趣,發(fā)現(xiàn)這個針永遠都往一個方向擺動,他覺得這背后肯定有重要的原因,很想搞清楚,這就是好奇心。
想象力是人為了生存進化出來的基本能力。想象力對人類至關重要,想象力使我們發(fā)明了工具、武器、槍炮,使人類變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物種。想象力和好奇心是人與生俱來的,在一個人的發(fā)展過程中,“搞得不好”好奇心和想象力就被扼殺了,“搞得好”才能成為像愛因斯坦那樣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F(xiàn)在的小孩上學以后,在升學指揮棒的打壓下,好奇心迅速消失。
好奇心和興趣怎么培養(yǎng)?老師講課是培養(yǎng)好奇心和興趣的重要手段。老師們在課堂和教學中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作為重點。
洞察力是創(chuàng)新能力最重要的另一方面。具有豐富生活經驗的人在面對復雜情況的時候,來不及思考和推理,卻能很迅速地找到問題的關鍵,找出解決辦法來,這就是洞察力強。
怎樣培養(yǎng)洞察力?這可能是創(chuàng)新能力教育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楊振寧先生曾經談到一個例子,說明他的科學洞察力是怎么培養(yǎng)出來的。楊振寧先生到芝加哥大學讀博士,上量子力學課的是美國氫彈之父埃德華·特勒。特勒思想橫溢,從來不備課,想到哪兒就講到哪兒。因為量子力學太復雜,想到哪兒講到哪兒容易走入陷阱。楊振寧先生說他最感興趣的就是看特勒走入陷阱,這個時候特勒的思維就像天線一樣張開,四處探測,此時他的洞察力表露無遺。學生最有收獲正是在這種時候,F(xiàn)在很多大學對老師的課堂講稿都要檢查,而且現(xiàn)在的大學教師也不敢在學生面前即興講,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洞察力。這樣,學生的洞察力自然得不到培養(yǎng)。
知識多并不等于創(chuàng)新能力強,從另一個方面來講,知識多甚至還可能局限一個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什么這么說?
第一個原因是,知識多確實有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但前提條件是這些知識都是準確的,而且你要將它們融會貫通,這樣才有利于創(chuàng)新。如果知識多了,有好多是沒有用的,或者有好多知識,食而不化,遇到問題的時候,在知識堆里轉不出來,新思想反而會被壓抑。
第二個原因是,不要被文化垃圾或者是出版垃圾湮沒。我看現(xiàn)在年輕人遇到的這個問題很嚴重,卻不自知。我經常和年輕人討論問題,讓他們考慮怎么做,本來是想讓他們動腦筋想想,但是他們往往在網(wǎng)上搜索一大堆東西拿來,沒有自己的想法。
總的來說,我以為不光是讀書多、知識多,創(chuàng)新能力就強。還有比這個更重要的東西,就是興趣、好奇心、想象力跟洞察力。而好奇心與想象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的,這需要從小孩子起就加以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