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從來沒有哪個階段像 0~3 歲孩子發(fā)展、變化得這么快:
1歲時嬰兒的體重是出生時的3倍;
1歲時的嬰兒已經能通過與照顧者咿咿呀呀地“說話”或者豐富的身體語言完美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到 1 歲時,他們已經能夠借助東西自己站立,甚至顫顫巍巍地走上幾步了。
可以說,這個時期的孩子每分鐘都在發(fā)生著變化,不僅是身體上的變化,更包括心理上、智能上的。
寶寶的如下成長發(fā)育信號,父母要重視起來了。
成長信號:吃手
出現時間:3 個月左右開始,會持續(xù)到 2 歲
發(fā)展需求:注意力發(fā)展萌芽
孩子最初是用嘴來探索周邊的世界。父母會發(fā)現,孩子會把一切可以抓到的東西都放進嘴里嘗一嘗,比如玩具,比如自己的手,比如紐扣,比如小手絹,比如腳丫子……
對小寶寶來說,當嘴巴吸吮到手,口對手的感覺和手對口的感覺被大腦統(tǒng)合起來。寶寶會慢慢知道吸吮手指的感覺和吸吮媽媽乳頭的感覺是不同的,會慢慢感知到吃手時, “嘴”里吸吮的那個東西是自己的“手”,而“手”也感覺到那個正在吸吮的是“嘴”。
兒童心理學上管這種認知叫“跨通道認知”,這對小寶寶的心理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
爸爸媽媽這樣做:
在做好清潔衛(wèi)生的前提下,允許寶寶吃手,并盡量放手讓寶寶用“嘴”探索周圍世界。“吃手”這個行為出現后,寶寶智力進入飛速發(fā)展期。
如果在口的敏感期,吃手行為被阻,口的行為欲望就會被壓抑下來,長大一些后會出現“吃手”行為難戒斷,甚至成年后出現“口唇期固著”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若孩子 2 歲以后仍然吃手,就需要考慮孩子是否有安全感缺失、情緒上的壓抑等心理因素。
成長信號:拍打、摳掐等手部動作
出現時間:6~8 個月左右,持續(xù)到 3 歲,最長持續(xù)整個童年期
發(fā)展需求:整個智力進入快速發(fā)展期
手部精細動作的發(fā)育與孩子的心智發(fā)育水平是息息相關的。
4~5 月的時候,寶寶可以兩手互換東西了。在擺弄物體過程中,孩子會逐步提高對事物大小、長短、輕重的感知能力。
6~7 個月,孩子的手變得更加靈活,能伸開手指,主動地放下或扔掉手中的物體。
8~9 個月,孩子能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細小的東西了。此時的孩子會出現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就是伸出食指摳東西、伸出手掌拍打。他可能會摳桌面、摳墻壁、拍手,甚至拍打你的臉。
寶貝的這些新本領可能會給你帶來一些困擾,比如他可能出現一系列所謂的破壞行為:不好好吃飯,反而用手玩食物;不好好玩玩具,反而熱衷于使勁兒拍打、揉搓;把媽媽放在抽屜里的疊得整整齊齊的衣服,一件一件都抻出來……
這些行為實際上都是寶寶用手探索世界的方式,是寶寶智力,尤其是注意力發(fā)展的一個重要信號。因為手部動作增多,寶寶這個階段的注意力發(fā)展由較為被動的視聽注意轉向了動覺注意。
爸爸媽媽這樣做:
給寶寶用手探索周邊世界的自由。媽媽可以有意識地給寶寶提供不同質地的可以抓握的玩具,以豐富寶寶探索的內容。
成長信號:陌生人焦慮
出現時間:7 個月左右
發(fā)展需求:安全感建構中
“陌生人焦慮”之前,寶寶一般都是坦率、可愛的,而且和你相處得非常好;但到了七八個月時,他也許會變得在不熟悉的環(huán)境和人面前表現出警惕或害怕的樣子,急于尋找媽媽的庇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陌生人焦慮”,或者說“認生”。
這是因為,孩子有生以來第一次學會了區(qū)別陌生人與熟悉的人。這時寶寶的焦慮情緒是他與你親密關系健康的證據。
他在看到陌生人時,意識到家人和陌生人是不同的個體,因為害怕這個陌生個體給他帶來傷害,所以會敏感閃躲,甚至通過大聲哭鬧的方式來向家人傳遞自己害怕的情緒,以此得到家人的保護。
爸爸媽媽這樣做:
“陌生人焦慮”是每個寶寶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的正,F象。父母不必刻意地去引導,甚至強迫孩子跟陌生人打招呼也是不可取的,這只會讓寶寶的焦慮更加嚴重,更加對陌生人產生抵觸。
平時只需要多帶孩子外出就好,孩子害怕,就帶著他站遠一點觀看別的小朋友玩耍,不必強迫孩子融入其中。一般來說,隨著寶寶的成長,到 1 歲半左右, “認生”的情況就會好轉了。
成長信號:爬
出現時間:8 個月左右
發(fā)展需求:平衡能力
0~2 歲是寶寶平衡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其中爬這個大動作,對小寶寶來說尤為重要。爬行是寶寶由靜到動的大運動發(fā)展,也是寶寶隨著身體移動注意力擴展的關鍵一步,需要頭部、肢體各部位的力量支撐,需要身體平衡協調的能力。
爸爸媽媽這樣做:
孩子學爬行是一個發(fā)展過程,不是一個點。一般來說,8 到 9 個月的時候,大部分孩子就會爬了。有的孩子會晚一些也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