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的寶寶雖然能讓人省心,可是如果一旦遇到需要寶寶自己做決定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yīng)是什么?是不是已經(jīng)習(xí)慣了讓父母幫著做決定呢?
注重培養(yǎng)寶寶的自我決定能力:
寶寶的自我決定能力,只有在自我決定的過程中才能培養(yǎng)起來。這是父母必須知道和遵循的規(guī)律,但父母常常忘記這一點。他們不讓寶寶去做選擇,總是忍不住要替寶寶做選擇。于是,寶寶只能按照父母的決定去做。
當(dāng)寶寶有了自主意識,就不再愿意什么事情都聽父母的,有了自己做決定的需求。如果寶寶的這種需求長期不被滿足,自主意識就會被抑制,自信心會受到打擊,影響寶寶對自己的評價,很可能導(dǎo)致寶寶產(chǎn)生消極的自我評價,而這一點可能會深植于他的內(nèi)心。長大以后,寶寶可能會缺乏判斷力和選擇的能力,缺乏責(zé)任感,凡事依賴,缺乏主見。到那時父母再想讓寶寶自己做主就很難了。
讓寶寶自己做決定的好方法:
1、放手讓寶寶自己做決定
要提高寶寶的自主意識,最好的方法就是“適當(dāng)放手”,讓寶寶自己做決定,即父母給寶寶制定一個基本的底線——認真生活,不做壞事,然后放手讓寶寶去決定自己的人生,只有在非常有必要的時候才去幫寶寶。
2、讓寶寶敢想、敢說、敢做
寶寶有不同意父母意見的權(quán)利,在對他們有影響的決定上具有發(fā)言權(quán),同時,寶寶也有提出不同意見和發(fā)揮自己才能的職責(zé)。父母要讓寶寶行使自己的權(quán)利,讓寶寶敢想、敢說、敢做,而不是一味地順從父母。
3、讓寶寶自己做決定
靜靜是一個乖巧的小女孩,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靜靜便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每天接送靜靜時,都會把她的吃穿安排好,就連喝牛奶插吸管這樣的事,她也不讓寶寶做,總是自己做或請老師做。
于是,每天早晨靜靜來幼兒園后,從不主動去玩玩具或進行戶外活動,而是四處游蕩,非要等老師指定她去玩什么,她才去;每當(dāng)老師請她進行選擇時,她便猶豫不決,事事都要由別人做決定,自己沒辦法做選擇。
媽媽認為這樣不行,同靜靜爸爸商量后,他們把靜靜接了回來。爸爸媽媽既不過多地干涉靜靜做什么,也不催促她做什么。當(dāng)靜靜特別想要自己脫衣服或者穿衣服時,父母就放手讓她自己去做;靜靜洗澡時,爸爸媽媽讓靜靜有充足的時間在澡盆里玩耍;吃飯時,爸爸媽媽讓靜靜自己吃,而且不催促她,吃飽以后就不再讓靜靜留在飯桌旁了;到了該睡覺、該外出散步或者該回來的時候,都讓寶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靜靜媽媽說:我們的目的既不是把她嬌慣成說一不二的“小皇帝”,也不是成為什么都不能自己決定的“小木偶”,F(xiàn)在,靜靜已經(jīng)是個5歲的“父母” 了,她有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維、自己的判斷,不再是先前那個絕對聽話,叫她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小木偶”了。
4、尊重寶寶的意愿
做父母的應(yīng)尊重寶寶,要尊重寶寶在家庭中的地位,把他當(dāng)作家庭中平等的一員來對待,任何涉及寶寶的事情,都應(yīng)尊重或聽取寶寶的意見。要尊重寶寶的見解,甚至當(dāng)父母不同意時,也要以商量的口吻表示對寶寶的尊重。例如,在和寶寶對話時,不要中斷或反駁寶寶,不要干涉寶寶自己喜歡的方式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