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興趣
我的兩個兒子個性不同,在加拿大出生,美國念大學,但在十五六歲之前的夢想居然都是當搖滾巨星。天天在家里彈吉他,唱歌。我陪著他們彈吉他,鼓勵他們。我欣賞著,也覺察到,他們并沒有顯示出巨星的特征。但這沒有關系,鼓勵孩子自由發(fā)展,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的興趣,不知不覺,興趣可能會變,但人生的方向也就會一點點找到了。
果然,孩子們搖滾歌星的夢很快做完了,但對音樂的探索,已經(jīng)成為他們知識結構的一部分,會讓他們受益。隨后,小兒子迷上了烹飪。十二三歲時,報名了一個烹飪班。我從震驚中聽到這個消息后,還略微不悅。不過,我忍住了,很快說服了自己,不應以自己的好惡來決定孩子的人生,轉而支持他,F(xiàn)在,他們幾個男孩子出去玩,自己帶著烤箱,拉風。你可以想見,會多受女孩子歡迎。
小兒子的興趣不斷刺激著我的神經(jīng)。當他第一天告訴我要學街舞時,老實說,我不開心。心想,這簡直是丟人。好吧,我承認,我有時是outman、oldman。我寧愿我孩子是跳芭蕾的王子,也不喜歡他們是街頭的霸王。
這和我的審美取向有關。起源于街頭的舞蹈,多多少少和反叛少年有聯(lián)系。但事實上,我又克服了自己的反感,給他錢上街舞課,請韓國老師來教。我知道,跳街舞的人群中沒有博士,沒有MBA。但我的孩子喜歡,這也是正當?shù)膼酆茫揖妥鹬夭⒅С炙,F(xiàn)在他是美國大學街舞隊的隊員。
年前,小兒子突然跟我說,打算以后去參加街舞隊四處巡演,就不考大學了。我聽到后簡直五雷轟頂,快站不穩(wěn)了。但我仍強忍著憤怒對他說,好呀。
今年,我刻意帶著他參觀了美國的一些大學。他感受到大學的氛圍和誘惑力,對我說,我要上大學。我很欣慰,目的達到了,F(xiàn)在他一邊在美國讀大學,一邊繼續(xù)跳他的街舞。如果當初跟他嚴詞厲色,說不準他不讀書,可能會激發(fā)他的逆反心理。家長最忌諱用家長式強權命令孩子,春風化雨的手段則有效得多。
通過觀察孩子的愛好,我?guī)缀跄芸吹叫鹤游磥砩畹膬热萘。他一定是在他所熱愛的領域里工作。我曾想過,如果他要做一個有特色的廚師會怎么樣?沒什么不好,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不都很好嗎。搞不好他還能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流行品牌呢。
我鼓勵孩子們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多出去認識世界,多交朋友。喜歡交朋友,受人歡迎,這樣的個性今后會幫到他。在團隊中,老板、客戶、同事就會喜歡他,愿意成全他,給他機會。這對于人生和事業(yè)都是很有幫助的。
不急于給他們答案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即使只有十二三歲,也應該當做一個獨立人格的人來平等對待。要跟他們平等溝通,尊重他們的選擇權。你可以影響他,但不可以代替他思考,更不可以代替他做決定,F(xiàn)在想,即使小兒子堅持選擇專業(yè)跳街舞的人生道路,我也會支持他。因為我相信,某天,他也會回到大學校園來。
對大兒子,我也是這樣做。他18歲時,有次和同學為一個問題爭執(zhí)了起來,態(tài)度激烈。我就跟他說,對誰都要謙卑、寬容點才好。他不置可否。我們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父母希望孩子掌握自己人生智慧的心情很迫切,不希望孩子走彎路。但千萬不要忘了,孩子有個成長過程,你不要指望他在18歲時就理解、掌握老爸我全部的人生智慧。
兩年過去后,我找他回顧當年的談話。他對我說,還是你對。對人就是要和善、謙卑、尊重。我心里很高興。
孩子常來跟我聊他們的困惑。大的問題大到人生的意義。小的問題小到,學習古希臘哲學史到底有什么價值。
我要知道答案,盡量來分享。遇到我不確定的東西,就照實說我也不確認。一般而言,對兒子遇到的問題,我胸有成竹,但我不急于給他們答案。我只想給他們打開探索的通道,教他們方法。
大兒子有次面臨選擇的煩惱。要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又被朋友召集出去玩。他問我該怎么辦,其實我心里早就寫好答案了,應該去社團,因為他先答應參加社團活動。但是有時對孩子來說,哥們意味著一切,確實很難選。我就問他,你對哪個承諾在先?對哪個有責任?
他想了想,去社團了。
他最近跟我說,有個女孩似乎喜歡他,但邀請她一起參加party卻被拒絕了,很郁悶。我調動我有限的戀愛經(jīng)驗,跟他分析,是不是這個女孩子心情不好,剛剛跟媽媽吵架了?是不是沒拿到獎學金?沒找到答案,但是教另外一些角度來看問題,他就釋然很多。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交給他方法比答案長遠得多。
童年不是為成年做準備的
中國大的教育環(huán)境比較混亂。國家是培養(yǎng)良好的公民,還是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是培養(yǎng)成功的人,還是幸福的人?這讓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產(chǎn)生了很多困惑,五道杠黃藝博同學最經(jīng)典地反映了中國教育的混亂。這不能怪家長。
中國虎媽甚至在美國引發(fā)了爭議,這樣的教育確實存在。我不喜歡這樣的教育方式,也很難批評他們,但首先,我認為孩子童年應該充滿了歡樂。哈佛大學前任校長曾說,童年不是為成年做準備的。如果把18歲之前的人生都叫做童年,不快樂,而是像服刑一樣熬過來,人生四分之一就白活了。這樣長大的孩子,到青年時期能幸福嗎?虎媽把孩子的童年當做通往成功的工具。很有點像中國的農(nóng)耕時期,父母把孩子當養(yǎng)老的工具。這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并不一定代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