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經典閱讀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中小學生寫作水平普遍偏低,寫作文的時候每每題材貧乏、平鋪直敘,缺乏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其次是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當很多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參加高校自主招生面試時,“虐待動物”“文化軟實力”“中國制造,外國企業(yè)盈利”“建立怎樣的機制鼓勵‘見義勇為’”等這些有深度、有文化內涵、需要獨到見解的綜合性問題,往往讓他們不知所措。而這些,求助于臨時的考前輔導是很難奏效的,它需要學生多年的閱讀積累與思考的積淀。
有專家將閱讀分為休閑娛樂性閱讀、獲取資訊性閱讀、理解性閱讀和修養(yǎng)性閱讀四個層次。前兩類屬于了解知識的功利性閱讀,而通過閱讀經典作品感悟體味人生,則有助于提高自我修養(yǎng)。相比之下,現在孩子普遍缺乏理解性閱讀和修養(yǎng)性閱讀,即閱讀經典作品少,這往往導致思考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的欠缺。
一個不讀書的人是一個缺少精神力量的人。教育專家朱永新認為:“如果把精神成長與軀體成長做個比較的話,軀體的成長更多是受遺傳和基因的影響,個體的精神成長卻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遺傳,而與后天閱讀息息相關。”
記者以為,閱讀的過程,是兒童思想、精神啟蒙的過程,是他們的精神、情感、道德、態(tài)度、價值觀等整體人格成長的過程,也是孩子學習“愛”的過程——學會愛父母、愛長輩、愛同學、愛周圍應該去愛的人。而經典作品恰恰經過了時間的淘洗,是穿越了歷史風雨的,為很多人所公認的一種有思想含量、有美學價值的作品。它能給孩子一雙看世界的眼睛,一個孩子的閱讀有多寬廣,他的思想就會有多寬廣。經典作品對孩子心靈的滋養(yǎng)是潤物細無聲的,一本好書提供的“營養(yǎng)”,是超越學業(yè)的,它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對于剛剛開啟人生旅途的孩子,閱讀具有神奇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