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胎教不是教育
在和胎寶寶“交流”之前,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一點:胎兒是不能學習的,也不能接受教育。那“胎教”之說又從何而來呢?
胎教,不是教育,而是胎兒環(huán)境的豐富化。這里的環(huán)境,既有胎盤血液供養(yǎng)豐富的“營養(yǎng)環(huán)境”,也有孕婦和胎兒所處的周圍環(huán)境。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協(xié)會胎教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澤倫教授,從20余年前開始研究胎教就得出結論:胎兒在宮內是不能接受教育的!受教育者必須能夠形成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人或動物后天獲得的反射。胎寶寶在宮內沒有形成條件反射的基礎,所以胎兒當然是不能受教育的。
知識鏈接 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的建立有一定的前提,需要通過學習或訓練,要以非條件反射(生來就有的由生物遺傳獲得的生理反射)為基礎,一般要有大腦皮層的參加。例如,食物進入口腔引起唾液的分泌,這是先天的非條件的反射。如果每次喂動物之前先讓動物聽到鈴聲,然后再給動物喂食,經過多次反復的這樣的鈴聲和喂食結合的刺激,以后只要動物聽到鈴聲牠的口腔就會分泌唾液,這就是條件反射。只有在能夠建立條件反射的基礎上,教育才能得以進行,而子宮里的胎兒不能形成條件反射,所以也不能接受教育,因此胎教根本不是教育。但是“胎教”的說法又早在中國的周文王時期,就已經開始源源流長了,所以也就沿用至今,但是它卻不屬于教育的范疇。
胎教的定義
2.胎教的實質——讓胎兒擁有豐富的大腦
科學的胎教應該是正常孕婦在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和適當?shù)男菹l件下,從胎齡滿6個月后開始,對胎兒實施每天定時的聲、光、觸摸等的刺激,借此使胎兒的聽覺神經通路、視覺神經通路、觸覺神經通路產生的神經電脈沖,向大腦細胞構成的網絡傳遞,從而誘導這些神經沖動所走經的細胞,伸展出更多的樹突,便于和周圍的神經元建立更多的突觸(信息傳遞的結構)。這些突觸是大腦網絡豐富的必要條件。大腦網絡豐富了,記憶容量和記憶速度就會得到提高,這樣就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了一個良好的、豐富的大腦網絡物質基礎。所以,胎教的實質是通過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的手段來達到使胎兒大腦網絡豐富化的目的.
3.胎教的作用——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工作
胎教所做的工作也就是為建造一座人生的摩天大廈,打下一個良好的大腦地基而已。而這棟大廈能否最后屹立在陽光下,發(fā)揮積極作用還有許許多多方面的因素。所以不能說有了胎教,就有了天才,胎教不是培養(yǎng)天才,只是在為天才的生長準備肥沃的土壤,從而讓天才擁有一個良好的物質基礎,讓我們的寶寶擁有一個最佳的人生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