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一位醫(yī)生也認為“妊娠以后,則需行坐端正,性情和悅、常處靜室、多聽美言,令人誦讀詩書,陳奏和樂,耳不聞非言、目不視惡事,如此則生子福壽敦厚、忠孝賢明,否則生子鄙賤不壽、愚頑透頂”。由此可見,早在古代人們就已經懂得了母親的良好行為對后代的影響。時至今日,雖然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科技時代,但我國的古代胎教學說卻一直被中外學者所重視。經過長期的研究,他們證明了我國古代胎教理論是相當有科學性的。
行為也是一種語言,只不過它是一種不說話的語言。孕婦的行為通過信息傳遞可以影響到胎兒。我國古人在這方面就早有論述,古人以為,胎兒在母體內就應該接受母親言行的感化,要求婦女在懷胎時就應該清心養(yǎng)性、守禮儀、循規(guī)蹈矩、品行端正,給胎兒以良好的影響。
妊娠期間,孕婦要注意約束檢點自己的視聽言行,從而對胎兒產生良好的影響,這是我國傳統(tǒng)的胎教方法。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教子》中也證實說:“古者圣王有胎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斜視,耳不妄聽,聲音滋味,以禮節(jié)之。”后來,隨著人們胎教實踐經驗的進一步積累,人們對行為胎教法提出了更具體更切合實際的要求。諸如懷孕期間,孕婦應多做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惡言咒罵或企圖傷害他人,不受驚恐,不太過勞倦,不臨深淵,不下陡坡等。
現(xiàn)代科學認為,孕婦的知、惰、意、行的每一個方面和胎兒都有著潛在的聯(lián)系,孕婦的思想道德、認知水平和日常行為習慣,對雕胎兒后天發(fā)展也有一定影響,行為胎教法強調孕婦本人在胎教過程中的積極影響和主導作用,注意從內在的、理性的角度去把握胎教的內容。在具體運用時,首先要求孕婦對懷孕能有正確的認識,即把胎兒看作愛的結晶。對其傾注愛心,不應用拒絕、討厭的態(tài)度對待胎兒;其次要求孕婦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處處以身作則,用良好的思想情感影響胎兒! ∪A盛頓大學醫(yī)院的精神病科醫(yī)生羅伯?克洛寧格經過大量的調查,提出一份報告,認為如果父母是罪犯,出生后男孩即使給別人哺養(yǎng),成長后比起親生父母并非罪犯的人來,犯罪的可能要高4倍左右?寺鍖幐襁發(fā)現(xiàn),父母親如果其中一位是經濟犯罪分子,那么他們的兒子很可能也成為經濟犯罪分子;不過,女兒卻并不是這樣。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女兒往往患有頭痛之類的毛病。
從以上事例說明:父母尤其是孕婦行為的好與壞會對胎兒乃至未來一生的行為產生重大的影響。
溫馨提醒:孕婦應該清心養(yǎng)性,守禮儀,品行端正,給胎兒以良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