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不久,我將中班主題《幼兒園里朋友多》中的"一起進行的活動"升級為"幼兒園的一天"在大班開展,旨在讓孩子了解一日活動的作息安排,學著對自己的幼兒園生活,做一些自主控制,提高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這是一個無需孩子探索的接受式學習內(nèi)容,可如何使孩子在主動的狀態(tài)中,愉悅地完成貌似被動的學習呢?
在設(shè)計時,我以繪本《喜歡鐘表的國王》為背景,和孩子一起認識鐘點、了解幼兒園的各活動并熟悉作息,為自我能力的提高打下認知基礎(chǔ)。
教學時,在國王將鐘表"鎖"在王宮里而造成人們起居、勞作混亂的情節(jié)中,我和孩子們認識了鐘點。接著,聯(lián)系我們的生活,梳理"國王8點用早餐的時候,我們應該干嘛",從而呈現(xiàn)了有序的幼兒園活動。又在國王將鐘表"還給"大家、人們的生活回歸井井有條的情節(jié)中,一起玩耍"大三王國的鐘點"游戲:老師或一個孩子拿著鐘表,大家圍著邊走邊問"國王的鐘表幾點了?"國王:"9點了。"孩子們一邊做體育鍛煉的動作,一邊問:"國王的鐘表幾點了?"國王:"10點了。"孩子們得"手快"地變化著表現(xiàn)幼兒園活動的肢體動作,因為稍稍遲鈍的肢體表現(xiàn),就會遭到"眼明"國王的驅(qū)逐令。
"國王的鐘表"游戲,緊張而富有挑戰(zhàn),孩子在傾情玩耍中,熟知了幼兒園活動的作息。
瞧!盡管這樣一種純屬單向傳遞的教學內(nèi)容,依然可以讓孩子在滿懷熱情中積極接受。
瞧!盡管我們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幼小銜接,可"好玩"依然是孩子最樂意接受的學習形式。
哦!盡管本學期我進大三班教學不久,可孩子們已經(jīng)喜歡我?guī)О啵驗?quot;應老師很好玩"。
細細想來,孩子的集體學習,還真需要一邊玩玩一邊悟悟。因為,即使是大班的兒童,有效注意時間還是短的。30分鐘集體教學形式的"從一而終",對孩子來說,依然容易倦怠而使教學低效。
所以,無論怎樣的教學內(nèi)容,我都努力讓孩子在玩玩、做做中開展。譬如實施二期教參中,中班孩子在認識"眼睛"時,我創(chuàng)設(shè)了"練練眼力"的比賽,為保護眼睛意識的形成提供了體驗;大班孩子學誦"春節(jié)歌謠"時,我整合了中國民間游戲"丟手絹",為朗朗單一的念誦激發(fā)了動機;小班孩子在看圖說話"誰來了"時,我?guī)ьI(lǐng)玩起了"捉迷藏",為動物特征和方位詞的掌握,提供了反復練習的時機。
我們看到,在教學中玩耍,使孩子在切實的體驗中感受思想、理解概念,使孩子愉快地投入學、老師無痕地完成教,實在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另外,我還嘗試著讓孩子在閱讀活動中,通過操作玩耍來領(lǐng)悟故事的主題精神。
繪本《方格子老虎》,說的是一只小老虎為親人和伙伴帶來與眾不同快樂的故事。應該說,書本原本就很好玩,只是如何才能讓孩子體會"方格子"與眾不同的樂趣呢?設(shè)計時,我想到了課改教參里"民間童謠"中的《跳房子》。于是,我這樣設(shè)計大班閱讀教學《方格子老虎》--
第一環(huán)節(jié):解讀封面,了解虎紋特征。在動物真實認知的背景下,孩子對繪本老虎身上的方格子所引發(fā)的事件,越發(fā)期待。
第二環(huán)節(jié):欣賞畫面,傾聽事件沖突原由。在故事情節(jié)中,聯(lián)想我們生活中的沖突和不愉快,激發(fā)解決矛盾感受愉快的愿望。
第三環(huán)節(jié):羨慕小虎,體驗方格子所帶來的與眾不同的快樂。在小老虎的引導下,孩子在方格子上玩起了《跳房子》游戲,體會不同韻律下的不同玩耍樂趣。
設(shè)計時,我將童謠"跳,跳,跳格子,跳好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娶娘子,娶好娘子生兒子"改編為"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生兒子",此舉理由有二:一可免去民間習俗的解釋,二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較快地記憶語言,在較少的4×4的16格子里,把玩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