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讓幼兒自己實踐陶行知說:“手腦結合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開始”,創(chuàng)造教育是“活”的教育,“行動”的教育,只有將“教學做合一”的原則和方法始終貫徹在教育過程,才能從根本上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新時期的幼兒教師要善于解放自己的雙手,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運用他們自己的小手去實踐、去全方位地學習、感受、體悟。教師要大膽放手,積極鼓勵幼兒動手,不做幼兒的高級保姆,不為孩子包辦代替。小班孩子進入幼兒園總是出現搶玩具的現象,因為在家是一個人,而幼兒園里有許多的孩子,于是幼兒總是用在家的方法—哭鬧來表現自己的不滿,那我們老師為了平息孩子的情緒,就讓一個幼兒退讓,不管他是否愿意,用老師的威嚴解決了這場糾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開展了“借玩具”活動,提供了少許的玩具,讓幼兒想辦法怎樣才能都玩到玩具?有的幼兒就會想到和同伴一起玩。當幼兒玩膩了一種玩具想玩另一種時,我們也請幼兒自己想辦法去實踐,想辦法去解決。有的幼兒就會想到“換玩具“的方法,讓雙方都能玩到新的玩具。同時幼兒在活動中還可以學會交往,學習使用禮貌用語。
“鞋帶松了幫著系、繪畫不會幫著畫”,這些過分的“勤勞”,必然使孩子產生惰性,變得低能。幼兒教師要破除“幼兒不會”的思想,不要怕幼兒“做錯做亂”,幼兒能做的事盡量讓其去做,讓幼兒的雙手通過實踐產生“能力”。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在自主活動中建構自己的感性經驗,教師要靈巧地把教育目標轉化為幼兒活動的操作材料,讓幼兒的雙手通過實踐產生“智慧”。
四、讓幼兒自己解決自然是美妙的,社會是復雜的,生活是樂趣的。學習知識是與自然、社會和生活是密切相關的。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教育他是把籠中的鳥放到天空中去使他們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學校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里去。”在音樂創(chuàng)編活動:《在農場里》,孩子在老師營造的愉快氛圍中,很快的編出了小鴨在農場呷呷……;小狗在農場汪汪……;小羊在農場咩咩……;小牛在農場哞哞……。這時,朱黃磊說:老虎在農場啊嗚;費晨佳馬上反駁:老虎沒有在農場;沈煥新馬上接著說:農場有老虎;三個小朋友大聲的爭論起來。我沒有斥責他們,而是笑著說:“你們一個一個地把自己的話講給小朋友聽好嗎?”等大家都安靜地聽他們把話說完后,我提出問題:“農場里會不會有老虎呢?”很多小朋友都說:“沒有。”張淙南說:“有。”小朋友馬上反駁說:“農場里沒有老虎,老虎在森林里。”沈煥新接著說:“老虎在吃小動物。”我故作驚訝:“哦,是嗎?”他很認真的點頭說:“是呀。”我接著提問:“老虎喜歡生活在哪里呢?”大家都說:“森林里。”楊濤說:“動物園有老虎!”大家馬上肯定了他的說法:“我在動物園看到了老虎。”于是,我們一起唱出了新歌詞:老虎在森林啊嗚……;;老虎在動物園啊嗚……。在我的啟發(fā)下,他們又編出了新的歌詞:獅子在森林啊啊……;大狼在洞里嗷嗷……等。幼兒在討論中很自然地找到了合適的答案,并引發(fā)幼兒繼續(xù)進行思考,使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更寬廣、更靈活了。
陶行知認為,“教師的成功”和“最大的快樂”是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最理想的是“學生先生合作而創(chuàng)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在教學中不僅先生創(chuàng)造了學生,學生也創(chuàng)造了先生。教學是師生合作的創(chuàng)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