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讓小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小孩子沒出生,母親就開始胎教;小孩子才會說話,父母就讓他學外語。上幼兒園后,小孩學的東西就更多了:舞蹈、書法、打球、外語、認字、算術……小孩子上小學后,除了學校正常的學習外,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校外培訓班。家長們恨不得小孩子在一夜之間學貫中西。
教育低齡化之風很盛,是否與小孩子的身心成長相適應?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一多半小孩上興趣班6月22日,記者對蘭溪市濱江小學一至三年級5個班學生進行課外學習的調查,調查發(fā)現(xiàn)過半數(shù)的學生曾參加或正在參加興趣班或特長班,學習內容以舞蹈、繪畫、鋼琴、寫作、英語、圍棋等為主。
該校劉美新校長告訴記者,通常,學生家庭條件越好,參加興趣班、特長班的比例越高。他們學區(qū)的學生不少是城中村的村民。如果是名校,這個比例會更高。
市區(qū)的可樂媽說,她的孩子今年才兩歲。她告訴記者,她孩子16個月起就進入市區(qū)某早教機構接受教育,后來因為費用問題,轉入某幼兒園早教班(親子班),一直到現(xiàn)在。她的親友和同事,大多數(shù)把小孩送到早教機構去接受培訓。據(jù)她所知,早教班孩子的家長學歷普遍較高,有些比較有錢。
市區(qū)王女士說,某鄰居的小孩與她兒子同歲。這個鄰居不僅為小孩報了幼兒園的畫畫、算術、英語等興趣班,而且到青少年宮去報了好幾個班,害得小孩一年到頭忙得團團轉,怪可憐的。
興趣班里興趣知多少所謂興趣班原本是小孩有興趣而參加,但現(xiàn)在的家長不顧小孩是否有興趣,甚至不顧孩子的抵制,強行讓孩子參加興趣班。特長班也一樣,本來,發(fā)現(xiàn)小孩在某些方面有些特長,家長因勢利導,進行培養(yǎng),但現(xiàn)在有些家長不顧孩子的個體情況,僅憑自己的喜好,就給孩子報特長班。這樣的興趣班和特長班難免成為小孩子的沉重負擔,學習效果顯然是不會好的。
蘭溪市濱江小學被調查的學生,對自己所參加興趣班評價好的占60%,評價不好的占30% ,評價一般的占10%。表示喜歡興趣班的占70%,不喜歡的占20%,其他的占10%。這意味著,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孩子沒有從興趣班中獲得樂趣。
市區(qū)王女士大學畢業(yè)后在某事業(yè)單位工作。自生下孩子后,如何培養(yǎng)好下一代的問題一直縈繞在她的心頭。這些年,她一有機會就向人請教教育孩子的經(jīng)驗。
她告訴記者,她身邊一些人熱衷于把孩子送到各種培訓班,目的是為了到時候孩子可以考證、考級。她覺得,為了考級、考證而去參加培訓根本沒必要。她兒子今年4歲,除了參加幼兒園的正常活動外,很少參加興趣班或特長班。
她說,小區(qū)里玩輪滑的小孩很多,小孩也喜歡,剛好小區(qū)內有人在教輪滑,她就讓孩子跟這個人學輪滑。后來,兒子對畫畫產(chǎn)生了興趣,于是去報了個學畫畫的班。兩個班加起來一個學期學費1000元錢(兩個班都是每周一節(jié)課)。很多朋友都把小孩送到早教機構去,但她沒有這么做。她覺得,時下的早教市場魚龍混雜,有些早教機構很不規(guī)范,經(jīng)常誤導家長,對早教效果夸大其辭,學費也很貴。
劉美新告訴記者,那些健身、藝術類的興趣班、特長班還好,英語、寫作、奧數(shù)等文化類興趣班、特長班還是不參加為好。某校一個小學生很小就參加珠心算訓練,曾獲得不少獎項?缮胄W后,這個學生算術課成績并不好,甚至連中等水平都達不到。原因是,珠心算屬于一種程式化的計算,而且題目往往是特定的,不是所有題目都適合珠心算的。小學階段的加減乘除要求用筆算,而且題目是任意的,沒規(guī)律可循,由于特點不一樣,這名珠心算很優(yōu)異的“神童”,在用筆做普通的加減乘除題目時反而不如普通的學生。
低齡教育向幼兒延伸市區(qū)江南一家早教機構金華中心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早教機構與幼兒園有本質區(qū)別。比方說,3歲前的小孩主要接受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的訓練。孩子3歲以后,主要是進行音樂表現(xiàn)、創(chuàng)意思維、邏輯智能等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