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使用筷子乃平常之事?蓪ν鈬藖碚f,學會使用中國筷子來吃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兒。
據(jù)說,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及夫人來我國訪問之前,曾請人專門教他們使用中國筷子。盡管他們下了一番工夫練習,但在出席中國的宴會時,卻仍被那圓圓滑滑的魚丸難住了。
筷子,擊代叫箸。古人講忌諱,“箸”的諧音是“住”,而“住”是停滯的意思,商人生怕商品滯銷,因此,有人就反其義改“箸”為“筷”,取“快”意,似乎這樣就會生意興隆了。于是,“筷”字很快就取代了“箸”字。
筷子,被外國人譽為“東方的文明”。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它的使用,標志著中華民族文明的進步。美國哈佛大學一位人類學家認為,中國最古老的筷子的出現(xiàn),大約是在公元前1200多年以前,比西方人使用刀叉要早幾百年。
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對筷子有很高的評價。在一次和記者談話時曾說過:“(筷子)如此簡單的兩根東西,卻高妙絕倫地運用了物理學上的杠桿原理。它是人類手指的延長,手指能作的事它都能做。不怕高溫不怕寒冷,真是高明極了!眹艘蝗杖投加每曜影物垔A菜。瞧,婦孺皆知的兩根筷子,竟是我國古代的一項科技發(fā)明哩!
近年幼兒教育家發(fā)現(xiàn),訓練幼兒使用筷子進食,具有健腦益智作用。
一位日本學者曾研究人用筷子的力學結(jié)構(gòu)。他發(fā)現(xiàn):用筷子夾食物,牽涉到肩部、胳膊、手掌和手指等30多個關(guān)節(jié)和50多條肌肉的運動,而且和腦神經(jīng)有關(guān)。他認為,用筷子不但可以使人心靈手巧,還有訓練大腦的作用。倘若一次進餐需要半小時,三餐便是一個半小時,對腦子是一種很有益的刺激,特別是由于和胳膊有關(guān)的大腦皮層面積較大,所以胳膊的運轉(zhuǎn),可以使人腦子靈活,身體健康。
也有學者指出,使用筷子是中國人的智慧,是培養(yǎng)心靈手巧的簡便方法。
與此同時,生理學家測出,人手指尖的觸覺靈敏度最高,而管理手指的神經(jīng)中樞在大腦皮層所占的區(qū)域最廣泛,大拇指的運動區(qū)域是其它區(qū)的幾倍。手指使用越多便越靈巧,越能促進大腦皮層相應區(qū)域的生理活動,提高人的思維活動能力。因此,家長們一開始就讓幼兒學會用筷子進食,是大有好處的。
在現(xiàn)實生活里,有不少家長圖省事,不及時培養(yǎng)孩子使用筷子,這樣不好。從科學的角度出發(fā),應當讓孩子在3歲左右學習使用筷子進食。經(jīng)常使用筷子,對大腦是有力的刺激,可促使大腦靈活,這對孩子的智力發(fā)育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