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曉對中國教育的危機感是由8年前發(fā)生的一件事引起的。
1992年8月,中日兩國聯(lián)合舉辦了一次草原探險夏令營。在采訪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不一樣,中國家長和日本家長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也不一樣:
負重遠行,都是背10多公斤的東西,都是幾十公里的路,中國孩子松松垮垮,叫苦不迭;日本孩子紀律嚴明,咬緊牙關,一直走到頭。中國孩子中途病了就哭,被送回大本營;日本孩子病了,堅持負重,不坐車,還說:“我是來鍛煉的,當逃兵是恥辱!”日本孩子野外生存能力很強,到了宿營地,燒火、炒菜、煮粥,什么都會;有些中國孩子就沒這兩下子,餓著肚子向領隊叫屈。野外探路,中國孩子只能憑指南針和地圖摸索前進,有的家長怕危險,用車把孩子接走;日本的家長卻鼓勵生病的孩子:“你一定能成功。”
許許多多的事例顯示出中日兩國孩子素質的差距,顯示出兩國孩子家長在教育方式上的不同。曾有日本人這樣說中國如果不搞好教育,你們這一代孩子不是我們日本孩子的對手。
孫云曉根據(jù)實地采訪,寫了一篇報告文學《夏令營中的較量》,指出了我們的教育在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方式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我們的教育該怎么辦”的問題。此文一出,如巨石擊水,引起了軒然大波,各種議論紛至沓來,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中國教育大討論!度嗣袢請蟆、《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等全國數(shù)百家媒體都參與進來。中央電視臺做了4集專題片予以報道。其中有贊同的意見,也有反對的聲音。
這場大討論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1994年1月,江澤民總書記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談到了《夏令營中的較量》一文,他強調指出:“青少年的教育一定要抓緊抓好!”李嵐清副總理也肯定了這篇文章,說:“這樣的文章要多登!”
據(jù)孫云曉回憶,早在1991年中日少年首屆探險夏令營在海島舉行之后,他就曾寫了報告文學《微笑的挑戰(zhàn)者》。寫《夏令營中的較量》一文時,已深刻地意識到中國應試教育的弊端。他所看到的問題是:不是中國的孩子不行,而是中國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危機深重。
這場教育大討論在孫云曉的人生道路上具有轉折意義,促使他由一個記者、作家轉變?yōu)橐粋教育研究者。那次教育大討論也翻開了中國教育嶄新的一頁,推動了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注:孫云曉(國務院表彰的有突出貢獻的教育科學研究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