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有這么一則寓言:
鳥兒子問:“爸爸,人幸福嗎?”
鳥爸爸答:“沒咱們幸福。”
鳥兒子問:“為什么?”
鳥爸爸答:“因為人心里扎了根刺,這根刺無時不在折磨著他們。”
鳥兒子問:“這刺叫什么?”
鳥爸爸答:“叫嫉妒。”
鳥爸爸的回答一點兒都沒有錯。人天生都有嫉妒心理,嬰兒從16-18個月就開始出現(xiàn)嫉妒表情,2-3歲的寶寶嫉妒吃醋的心理就已經(jīng)很明顯、很復(fù)雜了。我們每個成人都有過因嫉妒別人而使自己感覺不安的體驗,寶寶同樣會被嫉妒折騰得不高興、不愉快,甚至擔(dān)心害怕……
缺少玩具的寂寞
我有好幾個漂亮的小車,可是今天我發(fā)現(xiàn)茗茗的車比我的大、比我的多、跑得比我的還快,不行,我受不了了,為什么我不能擁有它?我一定要占有它,否則,我會寂寞死的,怎么辦?“明搶”?“暗拿”?看著它干著急?各種招數(shù)都試一試吧。
失去愛的恐懼
我的媽媽怎么去抱別的寶寶了,還親親他呢!是不是不要我了?媽媽,媽媽,快點放手,來抱抱我呀!怎么還不來?哇……
沒被表揚的冷落
老師說露露的畫好看,難道我的不好看嗎?那好,現(xiàn)在我拿支黑筆在他的畫上胡亂涂上幾筆,怎么樣,還好看嗎?老師,你現(xiàn)在得表揚我的畫好看了!
別不小心拔苗助長那根“刺”
“寶寶,你再不吃了這口飯,我就把它送給隔壁的茗茗了。”果然,寶寶把這口飯吃了。
“寶寶,你要是不跟媽媽走,媽媽就做露露的媽媽了,不做你的媽媽了!”果然,寶寶趕緊跟著媽媽的腳步。
當(dāng)你在得意這一招兒很管用的時候,你是否想到自己可能助長了寶寶的嫉妒心理?并進一步料想嫉妒帶給寶寶的焦躁不安和不快?
既然寶寶自然就會產(chǎn)生嫉妒心理,那么在平時的教養(yǎng)生活中,父母就要注意不要這樣招惹寶寶,避免無意中拔苗助長了寶寶的嫉妒心理。
在喂養(yǎng)中故意讓孩子“吃醋”
3歲前寶寶的飲食、營養(yǎng)和健康非常重要,于是不少媽媽爸爸把“吃”當(dāng)成排名第一的“硬道理”,其他的教育都為這個服務(wù)。明明知道寶寶已經(jīng)有了“吃醋”心理,還故意利用它把東西喂到嘴里,就像被本文開頭舉的第一個例子,結(jié)果寶寶吃進了食品,同時也“吃”進了嫉妒。嬰幼兒的“吃”固然重要,但是從長遠(yuǎn)來看,這樣做是得不償失的,因此,父母應(yīng)盡量用積極的、正面的教養(yǎng)方式比較好。
有意“騷擾”寶寶,讓寶寶由自卑轉(zhuǎn)向嫉妒
有的成人喜歡逗寶寶,比如一把把寶寶手中的玩具搶過來,說“這是我的!”或者“我不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