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孩子從出生就睡在自己的房間是天經(jīng)地義的。很多孩子開始獨睡時會由于強烈的不安而徹夜地哭泣,他們得到的只會是父母短暫的安慰,很少被帶回父母的房間。其實,對于父母而言,夜間照看在另一個房間的嬰兒比照看就睡在身邊的嬰兒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但這已經(jīng)成為西方文化認(rèn)可的行為。那些讓孩子睡在媽媽身邊的行為卻往往受到輿論的譴責(zé),認(rèn)為孩子應(yīng)該得到的權(quán)力被剝奪了。隨著西方育兒觀念逐漸東移,“獨睡”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接受。獨睡對獨立有多重要?獨睡了,離獨立還遠嗎?……讓我們用一位媽媽寫的小故事拉開這次討論的序幕。
小故事兩則:
3張小床的命運
寶寶出世前,看到好多育兒書里面痛陳孩子和父母一起睡的壞處,于是早早開始張羅寶寶的小床。已經(jīng)有了小孩的同事一聽說,馬上送了兩張小床過來。送我們床的兩個同事都說“其實沒什么用,不過你家有地方,搬走吧,呵呵呵”,當(dāng)時滿心里想的都是給寶寶弄個舒適的小窩,盤算著正好在自己家和寶寶的姥姥家分別放一張。這種話自然當(dāng)作沒聽見。
寶寶出生后正是春寒,一個晚上要起來喂N次奶,又擔(dān)心她著涼,就把她搬上了大床。天氣熱了,寶寶也長大了,想把寶寶“趕”回小床,卻發(fā)現(xiàn)為時已經(jīng)晚——寶寶自己在小床上睡著是不可能的,即使等她睡著后把她放在小床上,她夜里也會翻到大床上。有幾次我們下定決心把小床搬開,迎接我們的就是夜間她無休止的哭鬧。于是放棄。小床變成了堆放寶寶雜物和玩具的地方。
寶寶2歲了,搬家前我們把兩個小床都送給了同事里的準(zhǔn)媽媽。我們沒好意思說小床其實沒什么用,只在心里偷笑——看看她們的本事吧。新家里,寶寶有了自己的房間,我們買了一張漂亮的單人床,寶寶爸說:“希望這次小床能早一天有用。”真準(zhǔn),小床很快就有用了,可惜床上睡是寶寶爸。原來寶寶爸爸經(jīng)常出差,寶寶和媽媽睡大床舒服慣了,爸爸回來明顯擠了,寶寶就說:“我們女生和女生睡,爸爸自己睡。”哈哈!
寶寶說了:“上學(xué)我就自己睡。”寶寶爸信心十足地等待著;媽媽也信心十足,因為寶寶會慢慢長大。
小探險家晨晨
晨晨是個小冒險家,按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喜歡刺激的”,游樂園里的“瘋狂老鼠”她每次都要坐很多次,排多長的隊等也不發(fā)愁。日常生活中晨晨也喜歡“冒險”。于是,會有人看到一個還沒有柜臺高的小姑娘去交錢、超市里面一個小顧客提著籃子自己采買春游的零食、一個小家伙理直氣壯的和快餐店的柜員交涉多要一個紙杯和勺子(她要和媽媽分享一份冰激凌)。3歲的時候小家伙在外地的肯德基去柜臺換甜辣醬,很長時間后才在媽媽的耐心要崩潰的時候回來,告訴媽媽:“阿姨總和我說話,所以沒有馬上回來。”
好了,最后告訴大家,這兩個小家伙兒是一個人。獨睡和獨立性,也許并沒那么緊密吧?!
眾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