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科技日報》消息:最近有報道說,某些幼兒園的孩子已經被要求完成繁重的家庭作業(yè)了,其內容類似小學生的語文和數(shù)學。對此多數(shù)人認為這種培養(yǎng)方式是在拔苗助長,但也有人認為,孩子潛力很大,應該進行早期教育,不要讓我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孩子的這種教育,到底是早期教育還是拔苗助長?究竟對孩子的成長會有什么影響呢?
何謂拔苗助長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徐芬教授認為,兒童在幼兒園階段,是語言發(fā)展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并通過游戲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注重自主性的發(fā)展。如果機械的要求孩子完成識字等內容的家庭作業(yè)是不恰當?shù)摹?/P>
徐芬說,兒童成長中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敏感期,作為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在愉快中不知不覺的學習。其實,孩子是忠實的學習者,從不偷懶。你如果看到過嬰兒學習爬行、走路,就會知道,他們充滿好奇,學得不亦樂乎。他們會聚精會神地看著媽媽刷牙、洗臉,學著模仿大人的許多動作。孩子從一出生,就不厭其煩的學習著。教育始終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而不是知識的灌輸。作為幼兒園中的孩子,他的毅力還遠沒有達到可以學習小學語文和數(shù)學的水平。
但是,今天,提起早教,家長想起的大多是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孩子會背詩詞、會認字、會彈琴、會算術,才是進行了早期教育。那么早期教育的內涵究竟是什么呢?
何謂早期教育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施建農研究員告訴記者,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對人的影響深遠,這也是我們的家長和社會重視早期教育的重要原因。而幼兒期正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十分重要,關系到他今后一生的成功與否。
如果把幼兒比喻成一棵樹,那么情感、意志、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等就仿佛是這棵樹的根系。假若一棵樹的根系不頑強、不健全,不能和諧地在“社會”沃土中茁壯成長,這棵樹就很難頂天立地,成為棟梁。
徐芬說,美國的幼兒早期教育和我們最大的不同是,他們很早就讓孩子去嘗試很多東西,注重對孩子的自尊、自信、自立意識和自主性的培養(yǎng)。另外,良好的幼兒教育還包括平等競爭的意識、面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培養(yǎng)孩子寬和容眾的協(xié)作精神,鍛煉幼兒的社交能力,使孩子具有處變不驚的心態(tài)和強大的社會應變能力。
讓孩子體驗真實的生活
孩子本來有一個自然成長的過程,童年的體驗實際上也很簡單,就是讓孩子自然長大,體驗的過程就是生活本身。
孩子的體驗是知識、情感、世界觀、人生觀的結合,是一種綜合的學習。比如,孩子在堆沙堡的過程中,不僅知道了沙子的形狀,還有了堆沙子的經驗,不僅如此,他們還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苦惱。對幼兒園的孩子,應該是以玩兒為主,當然也可以讓他們通過活動完成一些任務,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和思維方式。
徐芬強調,體驗是各種各樣的,來自生活的各個方面。孩子的每一種活動背后,都蘊藏著成長的資源,比如自我意識、自信心的意識以及經受挫折實現(xiàn)自己目標的意識。應該注重給與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間和自由,讓他們通過活動,與外界相互作用,不斷豐富經驗,并且把自己原有的經驗重新組織,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作為超常兒童教育專家,施建農說,即便是對超常兒童的教育,關鍵也是素質的培養(yǎng)。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智能素質、品德素質、法規(guī)素質、勞動素質、審美素質,這其中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