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關系孩子早期發(fā)展的各種問題,都要先進行總體的分析,看看它主要是來自于寶寶,還是歸咎于家長,也可能孩子和家長都沒有明顯的“錯誤”而是相互間的配合出現了問題。
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個體,發(fā)展的速度和節(jié)奏帶有鮮明的個性,家長不能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進行簡單的攀比,也不應機械地對照關鍵期發(fā)展的要求;育兒中碰到的問題盡管會有共性,但也會有很多明顯的差異,這時候需要家長進行具體分析,切忌犯教條主義的錯誤。
關鍵期教養(yǎng)方案只是把繁雜的育兒工作分階段進行了提煉,但每一個關鍵期的教養(yǎng)內容決不是相互割裂的,它們是一個相互連貫的有機整體。前一個關鍵期的親子互動會在下一個階段延續(xù),只是互動的方式和重點會逐漸發(fā)生變化;孩子的能力發(fā)展也不是勻速的,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個體,發(fā)展的速度和節(jié)奏帶有鮮明的個性,家長不能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進行簡單的攀比,也不應機械地對照關鍵期發(fā)展的要求;育兒中碰到的問題盡管會有共性,但也會有很多明顯的差異,這時候需要家長進行具體分析,切忌犯教條主義的錯誤。
一般說來,關系孩子早期發(fā)展的各種問題,都要先進行總體的分析,看看它主要是來自于寶寶,還是歸咎于家長,也可能孩子和家長都沒有明顯的“錯誤”而是相互間的配合出現了問題。比如說孩子走路走不好,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如果是寶寶曾經有過大腦缺血缺氧的歷史造成的發(fā)育問題,就需要進行干預訓練甚至康復訓練;假如是家長總抱著寶寶沒有給他足夠的鍛煉機會,又過多地使用了學步車,就應該換個方式牽著寶寶練習邁步行走;也許正巧是一個謹慎敏感的孩子,家長又給了他過度的保護,這就需要親子雙方都做一些調整,一方面幫助孩子提高技能建立自信,同時家長減少限制和保護多放放手。
再比如孩子胃口不好,有可能是寶寶“脾胃不合”健康上打了折扣,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治療;也可能是家長曾經強迫喂養(yǎng)造成了逆反心理,這時應該給孩子一段放松的時間重建進食的樂趣?傊疅o論遇到什么問題都不能簡單地沖著孩子處理,而是要分析問題的來龍去脈,抓住主要矛盾綜合協(xié)調解決。
閱讀育兒方面的指導書,或者從電視、雜志以及網站上獲取育兒資訊,可以學到許多知識和經驗,但是家長也會遇到麻煩,有時候對同一個問題可能出現幾種不同的說法,甚至相互矛盾相去甚遠,這時就需要仔細甄別,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從而去偽存真找到正確的答案。
還有些時候,書上或朋友介紹了很多方法,但到了自己手上怎么也不靈驗,這種情況多半是孩子不同,或家庭環(huán)境不同,或家長的育兒觀念不同,使得某一種方法根本就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表面上家長明白了一個道理或學會了一種方法,但具體實施的時候不知不覺走了樣,比如有一個媽媽教孩子學爬行,她把教科書上能查到的方法幾乎都用盡了卻還是不見效,于是懷疑寶寶哪里出了問題急得四處求醫(yī),后來我讓她當面演示一下曾經用過的方法,結果發(fā)現這位媽媽原是照貓畫虎完全未得要領。
無論怎樣,家長遇到問題一時解決不好,最好的辦法還是當面請教專家,有的時候直接咨詢就好,有些情況就必須請專家看孩子。一般說來專家水平再高也難免局限性,所以家長需要針對問題有選擇地請教專家。健康的問題只問別人的經驗是不行的,咨詢教育專家或者心理學家也不解決問題,這時候必須找醫(yī)生,有時候甚至要區(qū)分不同的醫(yī)學專科,比如寶寶視力、聽力或康復訓練的專業(yè)問題,普通的醫(yī)生大多也只能提一些最基本的建議,難以徹底解決問題。同樣的,面對孩子的情緒、行為或技能等問題,去找醫(yī)生解決也是個蹩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