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既有外國媽媽,也有中國媽媽,發(fā)現(xiàn)她們帶孩子真的存在很大差異。中國媽媽經(jīng)常抱怨又苦又累,外國媽媽卻總是無憂無慮。
經(jīng)過認真深入的了解后,我發(fā)現(xiàn)了外國媽媽帶孩子的一些方法,分享給大家,一起分享一起討論快樂育兒。
更懂時間分配,從不為難自己
從小,我們歌頌母愛的無私和偉大,似乎這都是媽媽應該做的。要當一個合格的媽媽需要犧牲自己的時間和愛好,全身心投入繁瑣的家務,為了準備一日三餐奔波勞碌。
然而實際上,家務并不能為媽媽帶來任何的成就感。
外國媽媽提倡詳略得當?shù)纳,做飯簡單且健康,家務智能且便捷,然后盡情享受寶貴的時間,用來提升自我或者放松心情。當然,這一點就與父親的參與息息相關。
外國媽媽不會圍著孩子轉,更不會以愛之名為難孩子。親子關系也需要有分寸感,高質量的陪伴勝過費力不討好的犧牲。
我身邊的外國媽媽,她們反而不會經(jīng)常提到孩子的話題,更多會討論彼此的生活日常、最近的時尚動態(tài),或者分享最近看過的書籍和電影,她們的世界異彩紛呈,她們的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好好愛自己。
注重獨立教育,從不溺愛或者忽視
中國講究人倫,血濃于水的親緣是一種掛念,也是一種束縛。媽媽帶孩子并不獨立,很多還要綜合家里老人的意見,一旦產(chǎn)生齟齬,家庭關系就會緊張,無益于孩子的成長發(fā)展。外國的教育更注重獨立,從小就開始社會實踐,培養(yǎng)動手能力。
家庭里把孩子保護得太好了,生怕孩子出去了受委屈?墒侨松枰氉悦鎸,這種保護也許是一種傷害。一家人為孩子付出,不如讓孩子自己一個人闖一闖。外國媽媽不會介入孩子的選擇與人生,會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與尊重。
在一個家里,外國媽媽不會包攬所有的事情,她們會讓孩子一起參與家務,并詢問孩子的意見,在相互配合中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為他們進入社會做好過渡。外國媽媽非常注重孩子的感受,以平等的姿態(tài)相互溝通,尊重并理解孩子的心理發(fā)展變化,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模式。
更重視親密關系,讓孩子從小被愛包圍
親子關系是親密關系的雛形,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父母是孩子了解愛情的第一面鏡子,如果父母恩愛、懂得彼此包容,那么孩子自然而然掌握愛的秘訣。
很多時候,身教比言傳更有說服力。外國人本就擅長表達感情,讓對方感受到愛,也讓家庭和諧且有愛。
比起親子關系,外國媽媽會首先處理好親密關系。因為良好的親密關系對孩子的未來大有裨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外國媽媽會和爸爸做好分工,給孩子更加全面的教育,讓孩子既學到母親的細膩與溫柔,又掌握父親的勇敢與擔當。
中國父母如果將親密關系放在第一位,可能會產(chǎn)生不必要的內(nèi)疚感,覺得自己不是好父母。實際上,父母相愛才是孩子最大的禮物,面對恩愛的父母,孩子才能毫無愧疚感地做自己。很多父母貌合神離的家庭,會給孩子的內(nèi)心留下暗傷,甚至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外國媽媽也想孩子健康成長,但她們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比起強求,她們更希望以合作者的姿態(tài)育兒,以幸福的親密關系為前提,共同望向前方。
總而言之,外國媽媽不僅是媽媽,她們不會放棄自己的世界,更不會代替孩子思考。高情商大師卡耐基說過:“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你不是父母的續(xù)集,不是孩子的前傳,不是朋友的番外篇。”
外國媽媽獨立又有責任感,講究科學育兒,尊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變化,自然比中國媽媽輕松許多。
但再重復一句最關鍵的: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育兒質量是與爸爸的參與度息息相關,如果是“喪偶式育兒”,那媽媽又怎能瀟灑快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