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
內(nèi)向的孩子
最近好多家長問:我的孩子害羞、不自信、不敢表達,該怎么辦呢?小編很理解家長的擔憂,因為這些所謂的“內(nèi)向的孩子”通常更少有表達的機會,更少得到別人的認可,更少參與到活動中,甚至很難有機會讓別人關(guān)注到自己的優(yōu)點。所以,內(nèi)向的孩子似乎會缺乏優(yōu)質(zhì)資源和社會認可。
但是,我們需要再仔細的想一想!
真的需要去改變孩子嗎
被歸為“內(nèi)向”的孩子,表現(xiàn)為不愛說話,總是處于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也很少與他人溝通,常常呈現(xiàn)“一問一答”的狀態(tài),沒有表達的欲望。這樣,家長們自然會產(chǎn)生擔憂,希望孩子變得外向。
1.對爸爸媽媽說
事實上,大部分家長希望內(nèi)向的孩子改變,都是出于愛。但是小編并不覺得孩子需要去改變,也不認為家長需要去教育。沒有誰規(guī)定一個聰明、優(yōu)秀和正常的孩子就應該能說會道、大方健談和積極舉手,你永遠不知道一個內(nèi)向的孩子內(nèi)心具備多強大的生命力,他的腦子里究竟裝了多少奇思妙想。
我覺得孩子需要欣賞和尊重,以及一些個人空間。另外,如果社會認知更多地趨向于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不把內(nèi)向看作是一個問題,也許那些家長就不會那么焦慮,也不會把焦慮傳達給孩子了吧。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首先要從自己做起。
別人的評價有多重要
其實小編小時候就“深受其害”:恰好,我也是一個很內(nèi)向的人。那時候的感受是,周圍的人好像都同情我的父母,滿臉寫著:這孩子怎么這樣呢?而我還小,也真的開始相信自己有別于普通孩子,有一種被擊敗的感覺。
久而久之,我就學會了用傻笑掩飾我的尷尬,或者代之以冷漠,盡量不和別人交往。而且,在我開悟前的那些年里,我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做任何事情都非常在意結(jié)果,生怕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好像生活的意義就是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別人不認可或不在意,對我的打擊就非常大。
2.對爸爸媽媽說
內(nèi)向的孩子最希望的就是別人不覺得他有問題,能給他一些善意的微笑。說到底,就算他內(nèi)向,可是他并沒有妨礙任何人。其實,不愛說話,不善于表達,并不代表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就是一片空白。
內(nèi)向的孩子在想什么
我注意到很多所謂內(nèi)向的孩子都愛看書。家長可能不清楚,對愛看書的孩子而言,打開一本書,就好像是展開了一場冒險,那是一種生命體驗和生命力加倍的感覺。
3.對爸爸媽媽說
其實成長并不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情,這就是一個自我和社會的拉鋸戰(zhàn),他們會逐漸在很多事情上妥協(xié),做父母的實在不必在內(nèi)向這件事上去逼孩子妥協(xié),因為往往會適得其反。當你覺得這件事是一個問題的時候,那就會成為一個問題。
怎么對待那些內(nèi)向的孩子
與其著急去改變他,為什么不把這個精力放在了解他上呢?很多內(nèi)向的孩子對爸爸媽媽可是有說不完的話,為什么不換個角度,把他對你的敞開心扉當作父母的特權(quán),反而高興他對別人的惜字如金呢?
4.對爸爸媽媽說
也許,爸爸媽媽應該努力的,不是急于把孩子變成被社會主流認可的人,而是要和他站在一起,讓周圍的人明白世界因我們的不同而精彩,每個人都有選擇成為不同類型的人的權(quán)利。一個從小被尊重和善意對待的孩子,即使再內(nèi)向,也具有讓人愿意靠近的溫和氣質(zhì),因為他感受到了被人溫柔對待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