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很多家長不理解孩子,一意孤行打著“對你好”的旗號,用不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這樣不但不會解決本質(zhì)問題,還會引起新一輪的問題,讓自己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不斷。
孩子不論大小,都有自己的想法,對事物都有一定的看法,家長與其溝通起來避免不了會出現(xiàn)問題,這時候家長應該用合理的溝通方式,而并非“暴力溝通”。
同事小米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一有不順心的事就會開啟“暴躁模式”,并且會把這種負面情緒帶給周圍的人。她偶爾也會抱怨自己的女兒越大越難管,根本不聽自己的話,越說她越不聽話。
明明每一次她都想與女兒好好溝通,但每一次都是以爭吵結(jié)束。最惡劣的一回,她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看到女兒把鞋亂放,心里頓時涌上一股怒氣。
她馬上跑到女兒的房間里大叫著讓女兒出來做家務,還不停地抱怨自己在外面的辛苦打拼。女兒對她的抱怨和指示視而不見,她頓時很難過,哭著講述著她在外面受的委屈。女兒實在受不了了,摔門就走。
留她一個人愣在了那,事后她就不停地向人抱怨女兒也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女兒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明明曾經(jīng)是一個聽話的孩子。
她身邊的很多人都教育她的女兒不應該這樣對自己的母親。所以采取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真的很重要,每位家長應該重視這一問題。
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叛逆心理
1、家長把情緒帶給孩子
很多家長在外面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會把這種負面情緒帶回家,這讓不知情的孩子會很委屈,無緣無故接受來自家長的抱怨,這會讓孩子產(chǎn)生自我懷疑,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
有些家長在外面受了什么氣,不敢在外面發(fā),就把情緒帶回家,看到孩子也不順眼,孩子就犯了一點點小錯 也會被其擴大,讓孩子接受懲罰,這樣會使孩子很無辜。久而久之家長的情緒就會影響到孩子,孩子就會潛移默化地形成叛逆心理。
2、家長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很多家長認為自己是長輩,自己的見識比孩子多,走的路比孩子多,就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些事。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卻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孩子不聽話就用暴力溝通,來解決問題。
有些家長也喜歡擅自揣摩自己的孩子,不理解孩子,認為自己想的就是正確的,不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一出事就訓斥孩子,這會間接地惡化與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
3、家長缺乏耐心
大多數(shù)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或多或少缺乏耐心,一道題教了二遍不會,就開始急躁,開始對孩子大吵,甚至出手教育孩子。缺乏耐心的家長,就很容易用“暴力溝通”來教育孩子。
他們沒有耐心來理解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同理心,盲目地依據(jù)自己的想法來處理事情,一定程度上讓孩子受到了傷害,孩子也會潛意識地覺得自己真的很差勁,會產(chǎn)生一種自我否定的自我暗示。
家長如何正確地與孩子“非暴力溝通”
第一、耐心地向孩子解釋做事的原因
讓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不要急躁,如果孩子不聽話,他可能不理解做這件事的原因,家長在這個時候就應該耐心地向孩子解釋為什么這樣做。
讓孩子理解這樣要求的原因,讓孩子慢慢接受這種要求。用耐心而非暴力溝通,孩子也不會無理取鬧。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事實明了,孩子也易接受。
第二、家長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家長不應該把在外面遇到的負面情緒帶回家讓孩子來承受,往往這時候孩子不明所以,只會單純地認為自己某件事是不是沒有做好,惹得家長不高興了,會處處小心。
久而久之這種情況多了,孩子也會產(chǎn)出自我懷疑,明明什么都沒有做父母就不開心,他心里就會產(chǎn)生壓抑。所以家長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向孩子溝通的時候也要減少抱怨和暴力。
第三、家長試著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
孩子的心思是單純的,他們做某件事的初衷可能就是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家長應該學會理解自己的孩子,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想法也越來越健全。
一件事發(fā)生,先不要急著下定義,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孩子的出發(fā)點,不要急于用暴力溝通來解決問題。都說家是溫暖的港灣。
要讓孩子感到溫暖,家長應該試著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用心去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學會理解孩子。讓孩子充分地得到安全感。
優(yōu)秀的家長會用正確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優(yōu)秀的孩子,不是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而是家長沒有用正確的方法。“非暴力溝通”應該是每個家長學習的教育方法,對孩子怎樣的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不正確的溝通會形成反效果,不利于處理事情,“暴力溝通”每個家長都應該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