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兔子找同洞”是孩子們愛玩的游戲,按游戲規(guī)則,山洞的個數(shù)要比兔子少,一個山洞只許住一只兔子。這樣,勢必有一只兔子找不到山洞,被大灰狼抓去。孩子們興致盎然玩了幾次。當然每次總有幾只不幸的“兔子”落入“狼口”。當我每次發(fā)出大灰狼來了,小兔子快回家的信號時,我發(fā)現(xiàn)早已鉆進山洞的“寧寧”一手抓住了丫丫,將她拖進了自己的“山洞”躲過了被吃的危險,“大灰狼”只得空手而歸,氣呼呼向我告狀,我走過去問寧寧:“你為什么要違反游戲規(guī)則時?”他低頭說:“丫丫被大灰狼抓去好幾次了,她多可憐啊,我把山洞分一半給她。”我一聽,心里一熱,多善良的孩子啊!
反思孩子才是游戲的真主人,可是,在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說說而已,并沒有付諸實施。就拿這個游戲來說吧,每次游戲總要犧牲一只“兔子”為代價。為什么不能根據(jù)孩子的需要,將游戲規(guī)則重訂一下呢?比如多設一個山洞,讓孩子在一定的時間里找到自己的家,這樣既滿足了孩子善良的愿望,也能達到孩子游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