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最初是具體情境激發(fā)的。幼兒對于一切新的東西都好奇,一好奇就要用眼、用手、用嘴去接近。但是好奇心能不能保持下來,還取決于家長[微博]有意識的鼓勵和保護,探索新鮮事物的孩子,如果受到鼓勵,他的"好奇--探索"模式會固定下來,推動他們對學習發(fā)生持續(xù)的興趣。為此,家長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多接觸新鮮事物,設計一些懸念;另一方面也要保護他們的好奇行為。例如,不粗暴禁止孩子的探索行為,而是教給他們規(guī)避危險;不輕易打斷專注中的孩子;當孩子詢問成人世界的事情時,不打擊他們的好奇心,盡可能解釋得簡單有趣等。
打造愉快的學習氛圍。
不少父母把學習當作不得不承受的苦差事,不是經常表達對孩子的同情和無奈,就是動輒訴諸強制力量解決問題。這令孩子感到,好像是在獨自承擔沒人愿意做的事情,結果強化了孩子的痛苦體驗。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享受學習的樂趣,設置一些競賽或者游戲,把幽默帶到學習中去;還可以叫上孩子的玩伴,組織一些小活動(如一起看英文動畫片),孩子和伙伴一起的時候,往往很容易開心起來。
給孩子表現能力、證實能力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有表現欲,希望獲得掌聲和贊揚,這可以滿足他們天性中被認可的需要。家長可以定期通過"家庭會議"對孩子的成績提出表揚,還可以邀請親戚朋友聚在一起,給孩子一個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如詩朗誦、講故事等)。
幫孩子找到學習和課余興趣的結合點,引導他們看到,眼前的學習與未來的夢想之間有密切的聯系。
小貼士 示例 幾次考試失利后,10歲的曉靈對學英語越來越沒信心,無論如何也不肯再去上英語補習班。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一個同齡的美國女孩。在媽媽的鼓勵下,兩個孩子開始成為好朋友。對外國伙伴的好奇吸引著靈靈一點點又對英語發(fā)生了興趣。媽媽趁熱打鐵,在假期帶她去國外的大學轉了一圈。大學校園那種開放的氣息、豐富的課余生活、有趣的選修課都讓曉靈印象深刻。她對媽媽說:"我還是不知道長大能干什么。但是我真的好想上大學,想出國。"就這樣,曉靈全力以赴地投入了英語學習。
避免情緒倒檔。
有些父母不自覺地用學校和老師來恐嚇孩子:"這樣當心老師罵你",結果導致孩子對學校和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多給孩子講講學校的好處,例如寒暑假、各種活動、新朋友等。在學習中,盡量不使用"任務"、"作業(yè)"這類詞,而代之以有趣的開頭,例如,把考試比作游戲中的"挑戰(zhàn)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