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當(dāng)你和老公在餐桌上大聲爭執(zhí)時,你的孩子反應(yīng)是什么?有的孩子就會嚇呆了,有的會嚇的哇哇大哭,有的甚至還會嚇的做惡夢,因為孩子早期的安全感是非常不足的;
試想,如果你和對方家長造成沖突,不管你們之間的沖突是誰打贏了,吵贏了,或是報警了,受傷害最大的是誰?是雙方的孩子;
這個時候是雙輸?shù)木置妗?/p>
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例子:
有孩子事后真的就自閉了!做為父母,你能承受如此沉重的后果嗎?我特別認(rèn)同我的好朋友陳冰博士的一句話:
做父母一定要情商智商都要高;
你沖過去把對方打一頓并不是給孩子真正的保護。
最后我想和大家談?wù)勎覀內(nèi)绾螏椭⒆釉谔幚磉@些沖突時成長?
有媽媽說:
總不能孩子被打時,我說你沒有被打,或是把孩子帶走,這樣會不會把孩子養(yǎng)成懦夫?
王榮輝:
幫助孩子成長,一定是要基于孩子現(xiàn)在的成長水平;
例如,一歲的孩子,你總不能教他說:
直接打回去,第一次就把對方收拾的服服貼貼的,把對方打到怕吧;
因為你家孩子根本做不到,做不到就會再增加他的挫敗感,這可能導(dǎo)致我們的孩子更加畏懼;
但是十歲的孩子,可以這么做嗎?可以的。
群里的爸爸媽媽們,是否清楚孩子在不同年齡段,解決社交沖突的能力在什么水平上?他們可以使用怎樣的方法來解決?下一個提升的目標(biāo)在哪里?
1歲以內(nèi)就不要想了,他們完全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連參與的能力都沒有;
以看護人為主導(dǎo)來解決問題。
1歲多的孩子,教會他在被打的時候,用跑躲避攻擊;
或是尋求幫助,跑過來喊媽媽或看護人;
因為這么大的孩子不能判斷對方是否比自己強大等,所以這個階段應(yīng)以尋求幫助為主;
旁邊沒有大人可喊時,把胳膊伸出來,保護自己,阻擋對方的攻擊。
2歲左右,孩子可以清晰表達(dá)了,用語言理論;
如“不準(zhǔn)打人,不準(zhǔn)搶東西,我不給你,這是我的”;
我們有些學(xué)員的寶寶在1歲8個月時就可以講很好的句子了,這樣的方法寶寶也可以駕馭了。
再大一點:
用手伸出來控制對方;
如果對方仍在攻擊,孩子無法控制局面,還是要尋求幫助,此時大人應(yīng)該介入;
在這個階段,鼓勵孩子自己處理,父母應(yīng)減少協(xié)助。
孩子5歲時能否順利進(jìn)入下一階段完全由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處理沖突,如吵架、打架等,取決于孩子對身體的控制能力、情緒的控制能力、能否遵循社交規(guī)則;
比如孩子情緒激動時肢體會失控,那家長可能還是要給予一定的協(xié)助,以免狀況失控;
但如果孩子在處理沖突后仍能愉快的融入到團隊游戲集體生活中去,這時候就可以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處理這些沖突。
特殊情況:
孩子和兄弟姐妹之間、孩子跟發(fā)小或閨蜜出現(xiàn)沖突時,建議:
把身體傷害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和解決。
特別強調(diào):
尋求幫助與告狀的不同
尋求幫助的主體仍然是孩子,只是孩子的力量不夠;
比如孩子的表達(dá)能力不夠,需要媽媽給他力量和協(xié)助。
而告狀是我告訴媽媽這個事情,然后你幫我解決去,還要按照我的期望去解決;
告狀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性,這也不是我們大家都接受的社交規(guī)則。
好的,一個小時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們今天講了“孩子是不是真的打人,什么是被打,發(fā)生沖突時如何處理孩子心理上的傷害,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處理沖突的能力”;
其實還有很多好的方法和案例由于時間所限本次未能全部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