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型母親”的典型特征——“你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吧!”
01、無條件的寬恕讓孩子覺得父母“不關心”他們
研究者給孩子們提供了如下的情況,媽媽交待了出門之前收拾屋子,孩子沒有做到;孩子在學校把其他孩子給打了,老師往家里打來了電話;明明已經(jīng)告訴孩子不要觸摸爐子,但是仍然燙傷了手;父母把弟弟托付給孩子外出,孩子由于忙于和朋友玩游戲,沒能照顧好弟弟,讓弟弟受傷等等。研究者給孩子提供的懲罰方法有說教、體罰、進屋面壁思過和自我反省四種。
研究結(jié)果顯示,孩子認為最有效的懲罰方法就是說教,他們認為好好跟他們說,都能聽得懂也能認識到錯誤,沒有必要非要使用棍子,他們覺得這是多此一舉。出乎意料的是,體罰是孩子認為的第二位有效的懲罰方法,同時他們認為面壁思過和自我反省是最沒有效果的方法,尤其是4歲到9歲的孩子,認為任何懲罰方法都比自我反省的方法有效果。
02、3歲時的“攻擊性行為”習慣會延續(xù)到80歲
情感表達也需要練習
孩子到了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或想法的年齡,最好是能訓練他們?nèi)绾蝸肀磉_自己或他人的情感或想法,比如說,哥哥把玩具讓給了弟弟,你就可以讓弟弟說一說哥哥的心情,讓哥哥談一談弟弟的心情。如果孩子說話還不行的話,媽媽可以代替孩子說一說小哥倆各自的情感和想法,讓孩子不僅學會換位思考,而且可以學到恰當?shù)恼Z言表達。
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美國朋友們經(jīng)常問我,“How do you feel?” (“你今天覺得怎么樣?”)每次面對這樣的問題,我都覺得非常緊張,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才好。美國人對積極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心情非常熟練,但是韓國人從小學到的卻是含蓄表達自己的情感,認為這是一種美德,所以不知不覺間變得遲鈍于情感表達。但是如今已是溝通的能力和自身能力同等重要的時代,現(xiàn)在的社會不僅要求有調(diào)節(jié)好自身情感的能力,而且還要求有理解和關懷他人情感的能力。
父母應該教會孩子推理他人想法和情感的方法,不能讓孩子只重視自己的情感和立場,不理解同齡人或周圍其他人的情感和立場,不能讓孩子因為調(diào)節(jié)不好自己的情感而發(fā)脾氣,或者做出攻擊性行為。父母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應該積極引導,讓他們進行恰當?shù)谋磉_情感的練習。
03、情感表達也需要指導
最近, 以小學生為研究對象,有過一次試驗,研究被孤立的學生和其他學生的情感表達有何不同。研究小組安排孩子和第一次見面的朋友進行棋盤游戲,他們故意安排有的孩子輸?shù)羲械膬蓤鲇螒,第一場游戲安排成讓對方堂堂正正地贏得比賽,第二場游戲安排成了,對方作弊取得了勝利。研究小組通過孩子在游戲過程中的表情和言語、身體語言等觀察孩子們?nèi)绾伪磉_憤怒、悲傷和喜悅。
研究結(jié)果顯示,被孤立的孩子如果處于輸?shù)舯荣惖木硾r,言語上表現(xiàn)出了更多憤怒的情感,相反處于取勝的境況,他們通過身體語言,表現(xiàn)出了更多喜悅的情感。
我們通過這樣的實驗,可以得到這樣的結(jié)論,無論是生氣還是愉悅,被孤立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表現(xiàn)出了不善于調(diào)節(jié)自身情感的特征。如果高興了,他們就不顧對方的情感,充分表達出自己的喜悅;如果生氣了,他們就無法忍耐,直接表達出了他們的憤怒。
04、恰如其分的體罰不會給孩子留下傷痕
鮑姆林德為了觀察體罰對孩子的影響,比較研究了小時候有體罰和沒有體罰的孩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有過體罰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后,在自信心或者行為上并沒有出現(xiàn)負面的結(jié)果。身體上的體罰并沒有比嘲笑等語言懲罰,給孩子造成更壞的影響。
鮑姆林德針對美國中上層家庭,進行了長達10多年的觀察研究,她觀察了父母對孩子的體罰程度和孩子的社會、情緒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她發(fā)現(xiàn)96%的家庭使用了體罰的方法,其中84%的家庭使用到孩子8~9歲的時候,38%的家庭使用到孩子14~15歲的時候。這樣的數(shù)值告訴我們,美國中上層家庭比我們預想的還要更多地使用體罰,就像我們所知道的那樣,美國中產(chǎn)家庭雖然不使用過重的體罰,但是他們也使用著像打孩子屁股或腿,用手打孩子手掌等恰當?shù)捏w罰,尤其是孩子在幼兒時期,更加經(jīng)常使用,調(diào)查顯示,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犯錯的時候都受過父母的體罰。因為這些資料出自法律明令禁止體罰的美國,所以足以讓我們吃驚,但是反過來也更能證明資料的真實性。
05、能夠做到忘我投入的孩子,可以幸福成長
我們的研究院,曾經(jīng)按小組輔導過5歲的孩子。我在課堂上問過孩子最近是否有煩心事,什么事情令他們最煩惱?『瓶雌饋碛行┰缡,他的回答讓我很意外,他回答說,“我們和大人一樣累”,接著其他的孩子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孩子在課堂上從來沒有這么活躍過,于是我借著孩子的積極勁兒,趁機又問他們,令他們覺得最累的事情是什么,孝利回答說,“做作業(yè)和幫忙做家務”,其他的孩子也異口同聲地回答,他們也覺得最累的是“做作業(yè)”和“幫忙做家務”。孩子做的家務,充其量也就是收拾自己的房間,倒垃圾等家務,但是他們卻覺得做作業(yè)和幫忙做家務最累,我有些感到好笑,同時也擔心孩子這么小,就已經(jīng)開始感覺到人生的苦澀。
06、善于交朋友的孩子,也善于解讀他人的情感
根據(jù)某一個研究結(jié)果,孩子們在朋友關系中,每小時會經(jīng)歷5 ~ 8次的分歧,每個分歧大約維持31秒,然后以某個孩子的單方失敗或勝利而結(jié)束分歧。但是如果每一次的分歧中,總是失敗或者就是取勝了對方,也覺得委屈的話,朋友關系也不會長遠。善于交朋友的孩子,就是在自己的想法和朋友的想法不一致的時候,也能想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孩子通常是到了8歲的時候,才能理解有關兩人之間的相互“協(xié)商”的概念,但是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也能教會孩子解決分歧的方法。下面一起看一下,為了能夠讓孩子有效地解決問題而進行的幾個訓練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