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晚上哭哭鬧鬧、不睡覺,常使得家長倍感擔心及疲累。小兒夜啼的成因可能為父母照顧方式不當或疾病引起,在寶寶無法清楚表達以前,只得仰賴家長細心觀察。本篇特別集結中西醫(yī)探討小兒夜啼之成因、處理方式等,希望能幫助家長順利終結小兒夜啼的煩惱!
小兒夜啼,爸媽心慌慌~
小兒夜啼顧名思義,即孩子于夜間啼哭不止、難以安撫等。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yī)院小兒科主治醫(yī)師陳怡伶表示,因小兒夜啼來求診者,發(fā)生對象年齡多為6個月內,這可能和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關。1歲以上的孩子因已具一定表達能力,家長也比較容易辨別孩子是否作惡夢,或根據(jù)某些線索回溯小朋友可能發(fā)生的問題,處理起來自然容易許多。反倒是孩子越小,影響因素更多,家長如又缺乏照顧經(jīng)驗,可能就會手忙腳亂。
臺北市立聯(lián)合醫(yī)院中醫(yī)醫(yī)療部醫(yī)師羅國正表示,由于小寶寶感覺不適時無法訴之言語,僅能用哭鬧喚起大家的注意,因此小兒夜啼的背后,往往蘊含許多值得關心的訊息。一般待孩子會坐時,可能感覺不舒服時即直接坐起或翻來覆去,再大一點時,還可以透過口語表達,所以在這之前,家長須謹慎以對。
內外原在大調查!!
造成小兒夜啼的原因很多,大致上可歸納為生理性、病理性兩大類。前者主要為孩子生理需求沒有被滿足,或父母照顧方式不當;后者則和疾病相關?剂康胶⒆拥谋磉_力有限,當孩子發(fā)生夜間哭鬧的情形時,家長首要任務便是找出原因。原則上,建議家長先從生理性因素觀察,加以排除之后,再加強留意病理性因素的可能。
照顧篇 baby care
常見情況有:因寶寶喝的奶量不足或媽媽母乳量較少,使得寶寶夜間饑餓而哭鬧;寶寶對室內溫度調節(jié)能力未臻完善,或衣服穿太多、太少,當他感覺過冷/熱時,可能用哭鬧來表示;家長將尿布裹得太緊,或寶寶尿布濕了沒有適時更換等。這類非疾病因素通常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而且只要稍微調整一下照顧方式,就能緩解寶寶不適。
飲食失調
1脹氣:陳怡伶表示,奶嘴洞太大,易使寶寶喝奶時吸進太多空氣,之后因脹氣而感到不舒服。還有部份家長平日習慣喂寶寶葡萄糖水這類高糖份的飲料,這些糖份經(jīng)由腸胃道代謝時會產(chǎn)生很多氣體,增加寶寶脹氣的機會。
2腸胃不適:羅國正表示,根據(jù)中醫(yī)養(yǎng)生的觀念來看,如果白天給予孩子過多生冷的食物,如瓜果類或冰涼的飲品等,容易影響其腸胃道消化功能,寶寶肚子不舒服,晚上自然睡不好。其他如攝取過量辛辣、油炸物,同樣也會導致腸胃不適。
溫度調節(jié)問題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睡覺時著涼,頻頻幫孩子添被或加衣物,結果孩子反倒因太熱而一直出汗,甚至悶到長疹子。另外,孩子如年紀較小,家長還要考慮是否有尿布包太緊、沒有適時更換等情形。中醫(yī)有云,育兒之道為“三分饑、三分寒”,即點出了照顧適當?shù)闹匾,有時過多的保護不見得是好。
白天刺激太過
別看孩子年紀小,什么都沒在注意的樣子,其實他的大腦不斷地在接受環(huán)境中的種種刺激。孩子白天若玩得太過頭,或環(huán)境刺激過多,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夜間睡眠。